修养,青年领导者之魂
近日,悉读健能同志《青年领导干部修养漫谈》一书,深有拙识共鸣、慎思却鹜之感。复读之,顿觉愚质若渝。如今社会,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青年领导干部,要走好自己的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修养。现在的干部缺的不是外在条件,主要是内在素养;缺的不是知识水平,而主要是修养和责任。因此,提高修养,已成为当今领导者之魂、之魄。
“修养”一词由来已久,其涵义十分广泛。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修”的原意是“切磋琢磨”。《诗经》中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就是说君子的人品如同经过雕琢的金石美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也是这个道理。“养”的本意是指涵养性情或陶冶情操。“修养”结合选用,是指一个人在政治、道德、学识、技艺、待人处世等方面,自觉进行学习磨炼、涵育和陶冶所下的功夫,以及通过长期努力所获得的某种能力和素养。
修养,即修身养德。历览前贤,我国从古至今历代统治者无不重修身养德,被称为东方“圣经”的《四书》中《大学》讲到:“古人欲明德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圣人孔子曾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孟子也曾讲:“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因此,自古以来修养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与社会安定、民族盛衰、国家兴亡都有密切联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青年领导干部,必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把修身养性养德作为立身之本、处世之目、人生之魂、事业之基,增强自觉性,始终保持政治、思想上的纯洁,不断提高自身的品质和能力。
以诚信为本,懂做人道理,修立身之魂。立身,即如何做人。领导干部怎样才能真正为群众所拥护,才能真正具有力量?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两条,一是真诚,二是守信。简而言之,即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标志。对一个人而言,则是其立足社会的基础,是做人应具备的起码品质。古人说:“人无信不立。”“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无信,五德不行。”古语道,“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讲到,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季布说出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掩护他,使他安全度过了危难。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了汉王朝的重用。可见,诚实无欺,是让人信赖的。
现在,我们正在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一种道德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靠得就是诚信。然而,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诚实守信这个人类社会的道德底线正在受到猛烈冲击,从另一个角度讲,当今社会的“信用污染”远比“环境污染”严重得多,出现了讲诚信吃亏,不讲诚信得利的现象,但实践一再证明,假话一旦被戳穿,遭殃的还是说假话者本人。袁腾飞教授在《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书中讲到,身为秦二世丞相的赵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杀君篡位,失信于天下,结果不仅自家被诛灭九族,秦也随之覆灭。因此,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青年领导干部,必须以诚信为立身之本,用诚心来塑造高尚的人格,从小处、细处入手,做到慎微、慎独、慎省,才能树立崇高的威信。
要慎微。一个人高尚的思想境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一个人思想道德上的滑坡,常常起自于小毛病的自我原谅,起自于在一些不起眼小事上的自我放
纵。一个人只有在小事上过得了关,大事上才能过得硬。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唐德宗时,有个叫陆贽的宰相,对上不贿,对下不贪。据说,德宗曾向他下过一道密旨:一概拒绝馈赠,为事恐怕不大方便,重礼不收,但如马鞭、鞋靴这类薄礼,收亦无妨。可陆贽却严肃的说:“收薄礼也是受贿,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鞋靴不足,必及衣裘,车舆不足,必及金璧,涓流不止,溪壑成灾。”所以,青年领导干部一定要铭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训,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防微杜渐,注意自己行为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虽于细微之处却处亦立身之本。
要慎独。慎独,就是在个人独处时,也照样注意个人操行,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其是自律达到的理想境界,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修养方法,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及思想品质的试金石。《礼记·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告诫我们不要以为没有人看见,或者事情微小,就放纵自己的行为。岂不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后汉书》中也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时期杨震曾任荆州刺史,上任时路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为感谢杨的举荐,在夜深人静之时独“怀金十斤”登门拜访,杨震见之,正色道:“你难道不了解我吗?”王密说:“我当然知道您的清廉,但您太穷,礼您一定收下,夜已深之,无人知道!”杨震厉声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无人知晓?!”王密大惭,悻悻退出。因此,青年领导干部一定要遵纪守法,恪尽职守,特别是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情况下,要谨慎行事、自重自爱、独善其身,要自觉克服那种“少拿一点,人鬼不知”,“就这一次,以后不干”的侥幸心理,在独处之时,自觉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同志。
要慎省。就是要谨慎自省,这是加强自身修养、进行自我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自省可以明是非,知得失,可以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如果刚愎自用,敝帚自珍,抱残守缺,就会错过改正缺点的时机,甚至会病入膏肓,积重难返。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唐代文学家韩愈说:“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不遇到问题和矛盾,遇到不足为怪,关键是如何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总结教训,制止苗头,扼其蔓延。正如《周恩来传》中讲到的:“一个人如果平常批评不得,或者不将心事告诉人,这个人的短处或者弱点就很难在平时得到补救。这种人不犯错误则已,一犯就会摔大跤,犯大错误。”青年领导干部要坚持自觉自省,经常不断;要“横挑竖剔”,甚至“吹毛求疵”。只有这样,才能在“省”中认识自己,改进自我,提高修养水平。
以求真为怀,正做事态度,修谋事之魂。求真,就是要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发展规律,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正如在省委党校研究生班学习时,一位陈姓导师所讲的:求真,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特征,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特别体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作为青年领导干部,要做到求真务实,必须坚持放眼世界,敢于否定自我;坚持思维创新,敢讲真话;坚持群众立场,做到以诚待人。
坚持放眼世界,敢于否定自我。去年,有幸与朋登岳阳楼,有一副楹联引人深思,上联是:“四面湖
山归眼底”,下联是:“万家忧乐到心头”。它道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宽广的眼界。古人讲:“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事实表明,一个成天盯着自己鼻尖底下“一亩三分地”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事业的。历史上,刘项之争,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眼量之争”。刘邦志向远大眼量也远大,因此虽深陷困境却放眼未来,不为一时一地得失遮挡视野;项羽眼量狭小,常常为眼前利益所困扰,所以最后导致在乌江边演绎了“霸王别姬”的历史悲剧。“风物长宜放眼量”。因此,青年领导干部要敢于剖析自己,正视不足,随时修正错误,哪怕是小缺点、小问题也绝不放过。正如古人所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圣贤也会有过错,有过改了就好,改了就会受到群众的信赖和爱戴。
坚持思想创新,敢于讲真话。创新是一个人的安身之本,生命之魂,也是生命所在、活力所在、力量所在。中国画坛一代宗师张大千,当年在巴黎举办画展,向应邀前来观看的画坛巨匠毕加索讨教。毕加索说:“墙壁上的画都不错,但没有你的一张画!”毕加索望着惊诧的张大千,摇摇头,用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大问号,接着头也不回地走了。从此,张大千潜心创作“自己的画”,刻意创新,终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代宗师。青年领导干部就是要有这种无私无畏的创新精神,不患得患失,不怕遭冷遇,敢于冒点险,敢为人先,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脱离“哥只是个传说”的迷境。但创新并非“一味蛮干”,而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敢讲真话,敢干实事,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如今有很多人不敢讲真话,为什么呢?说到底,是头脑不纯,心里私心杂念太多。毛泽东曾告诫我们:“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结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说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青年领导干部就是要拿出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冲锋陷阵的信心和勇气,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彻底摒弃不敢讲、不愿讲、不会讲、不深讲的不良习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坚持群众立场,善于真诚待人。我说的真诚待人,不仅是真诚真心的待朋友、同事、父母、兄弟、领导、属下、同行、同业、群众、百姓,更重要的是要诚待自己的思想、言行、认识和水平。作为青年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上深刻认识了自己在干什么?干这为什么?饭何索?衣何求?当之愧为何?失之羞何在?才能志存高远,光明磊落,“赤子”无悔。青年领导干部是群众的一员,是群众的代表,是群众的希望。脱离了群众,则会失之于浮,躁之于鱼,无成事事矣。记得一位《文学与写作》老师曾讲到封建时期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封建士大夫都能从内心视百姓为衣食父母,刻骨铭心地自比百姓,况且青年领导干部又何如?因此,青年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群众中去,真心体察群众的生产生活、思想情绪、冷暖疾苦。这不仅能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气,感受一些生机勃勃的群众实际,汲取一些思想政治营养,而且能在了解群众中加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我经常在每周回乡看望父母之余,与务农的幼时朋友偶尔同吃同住,谈妻儿家常,叙摸鱼割草,小酌几杯,唠唠心里话,思之情感不由而衷。我觉得,青年领导干部,不妨也在百忙之中抽点空闲,置身于老百姓之中,过过普通百姓的生活,亲自体验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品尝他们的喜怒哀乐,便会找回新鲜的感觉。有了这种情感,就有了鲜活的源泉、强
劲的动力和群众的立场,为群众讲真话、办实事就会自然而自觉,心甘而情愿。
以气节为重,善从政艺术,修为官之魂。气节,是指人的志气和节操,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追求和人格境界。讲气节,就是要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是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从古至今,操守节气之士有之,如以身殉国的屈原,不辱使命的苏武,闻鸡起舞的祖逖,丹心一片的文天祥,战死疆场的邓世昌,以民为生的焦裕禄,敬业爱岗的孔繁森,疾恶如仇的任长霞,我们无不为之而动容。如今社会物欲横流,知识、信息、文化发展日新月异。作为青年领导干部,就是要把这种气节,视为洁身之魂、追求之本,在工作中,修身养性,恪守节操;在过程中,心胸开阔,襟怀坦荡,做到能容人、容言、容事,才能益人、益己、益天下。
能容人。青年领导干部不仅要容弱人,还要容强人,更要容异己之人。要容才能、经验、阅历不如自己的人,不能对他们瞧不起,不放在眼里,不当回事。我在办公室工作时,有位领导曾亲自加班,为楼道清洁工代写必交的所谓政治理论“学习体会”,所谓斑窥之事,从中却让我再次深刻领悟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真正另一层含义。因此,既要容得下那些才能、经验、阅历比自己强的人,更要容得下那些与自己政见相左的人,曾经反对自己的人,包括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也要容得下。不以反对不反对自己定亲疏,不以个人思想定去留。这对青年领导干部尤为重要。
能容言。青年领导干部不仅要能听得好话,更要听得进逆言,听得进不同意见。即使是错误的、与事实有出入的意见,也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正确对待,甚至是一些攻击之言也要容忍。印度前总统甘地曾说过,如果我们对任何事情都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处理,那么整个世界将会失去光泽。现在,我们有的青年领导干部不是“闻过则喜”,而是听到逆言就蹦蹦跳,总认为别人是给自己找茬、过不去。要知道,有时候那些不符合自己口味的意见,一些偏激的意见,甚至是错误的意见,其中也包含着正确的东西,能认真听一听、想一想,对自己改进工作、提高认识,也许有一定帮助。
能容事。在一些情况下,作为青年领导干部要宽容大度,“法外施恩”,容“事”不罚。不要抓住别人的“辫子”不放,上纲上线,让人下不了台。这不禁让我想起《百家讲坛讲稿精选》中一则故事。一次,宋太宗饮酒,孔守正和王荣两位大臣侍奉酒宴。两位大臣竟喝得酩酊大醉,相互争吵不休,失去了臣下礼节。内侍有人奏请将孔、王两人抓起来治罪。但宋太宗却说:“不,派人送他们回家去。”第二天,他俩想起昨晚酒后失态,十分后怕,惊恐不安地一起跪在金銮殿上向太宗请罪。宋太宗却说:“昨晚,朕也喝醉了,记不得有这些事。”宋太宗托辞说自己也醉了,不但没有丢失皇帝的体面,反而表现了豁达大度、宽仁待人之情,也使两位大臣感激涕零。这正是青年领导干部有容为官之所需。
以自律为则,履廉政之责,修清廉之魂。清廉,是我国传统为政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和起码底线。为官廉洁,被视为“国之维”、“人之纲”、“仕之德”。翻开五千年文明史朝代更迭的斑斓画卷,“清官”青史留名者有之,介子推不言功禄,孙叔敖持廉至死,子罕不以贪为宝,李广身正令行,羊续悬鱼于庭,于谦两袖清风,海瑞丧无葬资等等。他们“出污泥而不染”,守洁如玉,清廉如水,坦荡无忧,实为难能可贵。然而,作
为青年领导干部,根据博弈论的理论,我们每一天都在“零和”与“非零和”、“足”与“不足”之间选择。应当相信,自古以来,没有几个做官的人死于饥饿,但死于敛财的为官者大有人在;人也不可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能把人带入坟墓。“高飞之鸟,亡于贪食;深潭之鱼,死于香饵。”一个“贪”字不知使多少为官者身败名裂。因此,青年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筑起牢不可破的防线,在行为上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心理上自觉保持健康心态,克服不良倾向。
要克服不平衡心理。有的人为金钱所迷,如成克杰、胡长清、李长河、于幼军、韩桂芝、田凤山……他们的灵魂被金钱扭曲了,见钱眼开,不择手段,最终得到法律的严惩。探其所犯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思想上认为自己“付出太多、得到太少”,感到吃了亏,心里不平衡。为了寻求平衡,凭借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一发而不可收。汉代宰相刘向曾说过:“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就是说,接受别人的鱼就会因此丢掉俸禄,再没有钱买鱼吃;不接受别人的鱼,保全了俸禄就会终身有鱼吃。应当看到,党和人民给青年领导干部的够多了,与那些生活在贫困之中的农民、下岗失业的企业职工相比,我们“不差钱”了,应该知足了。如果老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吃了亏,那么心里就会失去平衡,进而诱发失去平衡的行为,终究必出问题。
要克服“食糖抛弹”心理。这是近期各大网络博客中的焦点话题,也正是青年领导干部必须正视的问题。“糖衣炮弹”是将吓人的炮弹裹以甜蜜的糖衣,这称得上是人类自有“有的放矢”以来的一大发明。糖衣面前,历来只有非此即彼两种选择:一是拒之千里,不为所动;二是甘之如饴,尽情享用。两者泾渭分明,正邪有别,水火而不相容。但如今却有人发现了“友谊馈赠”、“取不伤廉”的终南捷径,用网络上流行的文字可归结为八字真言:“糖衣留下,炮弹抛开”。孰不知,耍小聪明,可能得逞于一时,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英国那个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的培根,在做法官时曾受别人贿赂,后来事发入狱,他为自己辩解说:“我收了他的钱,可并未给他办事。”审理法官反驳他说:“你作为法官收别人的钱是卑鄙的,收了钱而不为别人办事更卑鄙!”依法判他以重刑。
要克服侥幸心理。我看过《唐文粹·猩猩铭·序》,其中有一则故事记忆犹新,说的是一群猩猩特别爱好喝酒,捕捉猩猩的人便在其经常出没的地方放了几桶酒。猩猩闻香而至,大骂曰:“诱我也。”慎勿上当。思之再三,相谓曰:“盍少尝之,慎毋多饮矣!”虽明知喝了是很危险的,但终于挡不住酒香的诱惑,抱着只尝一点的心理走向酒桶,尝了之后又抱着“没事,不会喝醉,不会被捉”的侥幸心理,喝得酩酊大醉而被捉。现在有的人只想“一万”,不想“万一”,总认为“出车祸”的是别人,“中彩票”的是自己,大家都没事,倒霉的怎么会偏偏就是自己。因此,青年领导干部不要因为一念之差,毁了自己的前程,不能像阿Q那样,和尚动得,我就动不得?就是动不得。知道不可侥幸,便知道取舍,便知道平和地生活,自由的人生可贵。
青年领导干部要保持健康的心态,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锤炼自己的意志,陶冶自己的情操,涤荡自己的灵魂,不断提高新形势下驾驭全局、推动工作的能力,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闲暇之余,我总是建议我的朋友,尽量使自己的心理呈现出一片空白,每天至少两次。所谓的空白,主要是将工作生活中的忧愁、憎恶、烦恼情绪彻底消除掉,心静则明,神明自通。正如陶渊明所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者单位: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委)
王子信
新闻推荐
今年7月底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未来5到10年,是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发展可以大...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