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苹果“后整理”,整出了什么? 陕西日报记者 刘印

延安日报 2020-11-09 05:38 大字

五大整理

分级分选 冷藏冷链 延链补链 壮大品牌 园区带动

小苹果做成大产业、小苹果创出大品牌、小苹果托起致富梦。

11月5日,延安市洛川县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选果车间里,弥漫着苹果的芳香。一个个色泽艳丽的苹果正跟随着运转的传送带,走上“果生巅峰”。

这是延安市103条4.0高端智能选果线之一。经过智能分选,“选美”过关的苹果,将按照不同规格和需求,分流到相应的包装通道,套网装箱之后走向市场。“经过选果线的智能分选,每一个苹果的尺寸、着色度、糖酸比等数据一清二楚。”洛川县苹果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苹果产业管理局局长张军旗告诉记者,“这些年洛川苹果能‘带皮吃、上户口、论个卖’,除抓好果园投入和先进管理技术外,正是得益于坚持走‘后整理’的路子。”

2017年,延安市委、市政府提出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着力在苹果分拣、包装、冷藏冷链、市场营销等环节下功夫,延伸苹果产业链,让群众实现全产业链增收。随后,洛川县在延安率先启动了苹果产业后整理示范园区项目,逐步摸索出通过分级分选、冷藏冷链、延链补链、壮大品牌、园区带动“五大整理”实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延安苹果“后整理”,整出了什么?

9月27日,第十三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一次性签约大型订单23.5万吨。“‘后整理’整出了高品质。”洛川延刚经贸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郝延刚说,“正是因为智能分选保证了果品的一致性,我们才能不断拿下大订单。通过指标组合,选果线可以将苹果分成十几种不同的等级,而且同一等级的苹果品质、口感基本一致。”

据了解,洛川县通过财政奖补10%的办法,鼓励和引导果企购置4.0智能选果线,彻底改变过去的苹果提篮小卖、田间地头混级销售的局面。“一斤苹果,经过分级分选能增收0.5元到0.8元;经过冷藏错峰销售,还能再增收0.5元。”张军旗说。

目前,洛川县近70%的苹果在采摘下来24小时内即可就地入库,果农待价而沽,实现利润最大化。不仅如此,洛川县还建立了日配送能力达200吨的冷链运输车队,确保新鲜的苹果在最短时间内送到顾客的餐桌。

“后整理”也整出了苹果产业的好“钱景”。

随着“后整理”思路的不断开拓,洛川苹果产业通堵点、接断点,持续向全产业链迈进。聚集在洛川苹果产业后整理示范园区周边的300多家企业,除了果醋、果饮、果酒等精深加工业企业外,还有56家果用物资加工企业,从剪掉的枝条到用过的反光膜,苹果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增收点。

在洛川琦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的展柜里,苹果树枝条、树干、树皮等十多种果园废弃物依次陈列着。“别小看这些‘垃圾’,它们可以直接压缩为成型燃料,燃烧后的灰、渣还能制作成保湿砖或者有机肥。”洛川琦泉公司总经理李勇告诉记者,公司每年可消耗30万吨果树枝条,不仅减少了果园环境污染,也让群众找到了增收的新门路。2019年,凤栖镇蒋村村民郑新鹏依靠收集果园废弃物卖给琦泉公司,一年就挣了十多万元。

苹果后整理整出了真正的大品牌。2016年,洛川苹果品牌价值仅为65.9亿元,而2019年,洛川苹果品牌价值达到了687.27亿元,位居全国农产品第二名、水果类第一名。如今,延安苹果产业已经形成洛川苹果、延安苹果两大区域公用品牌,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60万亩。

更重要的是,“后整理”有力促进了果企和果农思想的深刻转变。从“种苹果”到“种好苹果”,从“论堆卖”到“论个卖”,延安苹果产业正由过去的粗放型经营到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转变,三产融合的步伐明显加快。伴随“后整理”措施的不断深化,前端生产也逐渐升级换代。在延安苹果的诞生地——洛川县阿寺村,一片片矮化密植园渐成规模,一棵棵干柴棒棒似的苹果树,产量就已经达到乔化果树丰产的规模。目前,洛川县已累计发展矮化密植苹果园面积10万亩。

今年,延安苹果再次喜获丰收,260万亩挂果园预计产量达370万吨,产值将突破160亿元。“我们希望洛川苹果、延安苹果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格局中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通过‘五大整理’,全面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将中国苹果推向世界。”延安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说。

新闻推荐

让公平正义“提速增效 ”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延安法院“两个一站式”建设工作侧记

●延安中院工作人员为当事人提供咨询(资料照片)通讯员刘涵雨金秋十月,圣地延安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苹果购销旺季。“法官到...

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洛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