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浅谈农村学校勤工俭学工作

延安日报 2012-10-15 17:46 大字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已经把勤工俭学作为一项常规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整体工作之中,对学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在观念和途径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立店设摊,校园内的摊点商店方便了师生的生活,由于疏于对未成年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出现的是盲目消费和攀比消费,不少学生在生活上互相攀比,看谁吃得好,用得好,穿得好,虽然为学校带来不少的经济效益,却破坏了学校应有的文化氛围,教学育人功能被淹没。

二、与素质教育结合不紧密。对每次勤工俭学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意义、考评方法等不加以认真研究,多采用“放羊”式办法,不要求学生做活动记录、写心得笔记。思想认识没有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不利于勤工俭学整体功能的发挥,

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三、本末倒置导致勤工俭学“脱轨”。安排学生参加劳动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热爱劳动、自强自立的优良品格和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坚强意志,并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如果本末倒置,把创收放在了首位,而且劳动强度过大的话,就改变了国家规定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学校勤工俭学工作搞的好,能增强学校的造血功能,为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否则,给教育带来的是负作用。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我认为,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一、统一认识、完善制

度。思想认识的统一是搞好工作的关键。目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要结合各地实际和勤工俭学工作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完善规章制度,为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农村中小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要突出农村特色,在特色上作文章。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校园有较多可供种养的空间。结合当地经济,积极发展种养业,对内补充师生生活不足,对外可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如养鱼、种菜、培育苗木等。这样投入少、宜操作,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特色。

三、育人至上、加强服务。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是育人,因此,勤工俭学工作也要以育人为宗旨,为育人服务,着眼于育人。在勤工俭学内容的选定与决策之时,要与学校的育人目标保持一致,有冲突的内容要严格管理,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勤工俭学的一些项目还可以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同劳动技术课相结合,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同生物、自然课相结合,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得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将知识学活会用。将勤工俭学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将是最好的效益。

四、改进方法、持续发展。农村中小学的勤工俭学工作,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要考虑学校实际情况,量力而

行,切不可盲目蛮干,调整布局后,学校增编增容,不少学校都在负债运行,本来是想通过勤工俭学途径增加学校造血功能,解决师生生活困难,将学校本来就很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创收途径中,若出现中途“死机”,半拉子项目,损失不仅仅是学校的财务,更重要的是挫伤教职工对勤工俭学的热情,为以后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要选择那些具有市场潜力,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走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

五、加强教育、确保安全。农村中小学的勤工俭学项目,大多与师生的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经常性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将安全工作贯穿在勤工俭学工作始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师生安全。学校不是孤立的,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农村中小学只有坚持农村特色,将创收与育人统一起来,才能健康发展,才有生命力。

洛川县勤工俭学办公室 王小勇

新闻推荐

洛川:﹃星级动态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能

本报讯(杨帆王旭明张云鹏)今年以来,洛川县不断创新和完善村级民主监督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对全县村民监督委员会实行星级动态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

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洛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