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真扶贫摸准实情扶真贫
3月10日,市上启动了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抽调1300多名领导干部,力争通过五年时间,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提高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洛川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各级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精神及要求,结合“三问三解”活动,组织千名干部包扶全县所有低收入村,一包五年不变,不实现全面小康不脱钩。
洛川县苹果产业化水平较高,群众的富裕程度在全省位居前列。但是普遍富裕并不代表没有贫穷,更不能漠视生活在川道地区、沟稍峁头的贫困群众。按照省上制定的新标准测算,洛川县还有3.4万贫困人口,其中洛河峡谷地带就有10994人。要
使这些人实现真正意义上脱贫致富,就要带着感情与贫困户亲密接触,带着责任向贫困宣战,问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实现共同富裕。
带着感情结“穷亲”。只有与贫困近距离接触,才能深切体会到什么是贫困。有相当一部分干部,整天呆在机关里不愿意到基层去,几乎没有接触过洛河峡谷地带、川道、沟稍峁头的群众,对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根本不了解,了解也仅仅限于统计报表中的抽象数字,或者汇报材料中的概括描述。走进贫困户,和贫困正面接触,与落后直接打交道,才能真切了解到贫困群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触景生情,产生同情心,激发爱心。全县各级干部都要深入村组、困难户,结识“穷亲戚”,建立感情基础,建立帮扶关系。
带着理想摸“家底”。只有发现了贫困根源,才能深刻懂得怎样去帮扶。如果只是从农民人均纯收入上看,贫困户都是相似的,都是收入低。深入到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细致了解,就能知道他们贫困的原因其实各有不同。或是天灾导致贫困,或是人祸导致贫困,或是疾病导致贫困,或是观念导致贫困,或是环境导致贫困,等等。全县各级干部要树立扎根基层、体现价值的远大理想,深入到村、到户,多动脑,多思考,了解清楚村上的低收入、较低收入、中等收入、较高收入、高收入户的情况,了解清楚每户的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情况,了解清楚村组的区位类别、产业和基础设施情况、扶贫方向,夯实帮扶基础。
带着信心开“良方”。只有
找准脱贫的方法与途径,才能更好掌握如何去帮扶。各级一直提倡“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最主要的是“村”与“策”要对路、“户”与“法”要对路。只有真心深入、仔细研究,才能找准符合实际的脱贫办法,依“病”开“方”,照“方”抓“药”;只有真情互动、全力扶助、激发困难群众内在的积极性,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把握发展机会。全县各级干部要坚定不帮助脱贫不撤离的信心和决心,多出点子、多想办法,科学制定村组扶贫规划和每户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树目标、定措施、找方法,帮助村上制规划、指方向、促发展,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带着责任出“实招”。只有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好事,才能充分体现帮扶的意义;只有真正帮助
群众解决一些难事、大事,办一些实事、好事,才能使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坚定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只有引导群众发展产业、移民搬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才能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改善贫困地方生存环境,最终实现“两不愁、四保障”。全县各级干部要牢记使命和责任,“一名领导、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一个低收入村”的思路,加强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实施移民搬迁、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民生扶贫等方面,依据村户的现实需要,通过企业、合作社、项目给予支持和帮扶。
深入村户,结对帮扶,扶贫济困,共同富裕,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干部理论联系实际、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客观需要。包扶低收入村工作,包的是村、扶的是户,联结的是感情、是理想、是信心,带着的是真情、是责任、是考验,结出的是富裕、是幸福、是小康。
(作者单位:中共洛川县委)
高武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瑞)在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第19个“防治碘缺乏病日”来临之际,5月15日,市盐务局向残疾人捐赠碘盐仪式在市聋哑学校举行。副市长赵璟出席捐赠仪式。在捐赠仪式前,赵璟还来到解放剧院...
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洛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