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全媒体行动《我们的黄河》系列报道之十三 黄龙行 源远流长风情古 款款前行向未来

延安日报 2020-12-14 09:28 大字

?●农家院中馄饨香

记者 刘拴平 李进平 赵秉瑜 刘阳 杨帆 通讯员 王芳

半个世纪前,黄龙县一群修水库的村民们并没有想到,他们的老镢头下刨出的那块头盖骨——之后被命名为“黄龙人”,竟然是自己远古时期的老祖先。

距今约5万年前,黄龙这块土地上便生活着一群智人,他们正在由早期智人向晚期智人过渡。如今,行走山林间,从山体下遗留的一道道印痕,想见那时的崇山峻岭定是一汪江海,之后因地壳运动形成茂密森林,山涧涌流而出的两股河水——仕望河、涺水河,作为黄河的两条支流,经历了千年万年、迂回曲折,形成了独特的地缘、河流文化,滋养着黄龙儿女从历史走向未来。

黄龙县具有天然氧吧之称,千百年来,黄龙人依靠绿水青山在这里繁衍生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一声声猎鼓,一张张剪纸,似乎都在诉说着远古的记忆,在历史的烟波浩渺当中,黄龙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距离黄龙县城以东三公里的杨家坟山遗址,就是出土“黄龙人”头盖骨化石的地方,站在这里仔细聆听,似乎能感受到古人的脚步缓缓走来,等待我们翻开这些历史。

县文物管理所专家薛磊手指遗址旁的尧门河水库,告诉记者:“1975年,我县兴修水利,在石堡镇尧门河修建水库时发现了这具头盖骨,经过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最终鉴定,它距今已有约5万年的历史,在国内它是唯一的一个,它的发现填补了人类发展史上的空缺,因而被命名为‘黄龙人’。”

黄龙的自然生态给了古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的理由,而现在的黄龙人依然接受着大自然给予他们的馈赠,也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民俗文化。同行的县融媒中心主任王芳告诉记者:“要感受黄龙文化特色就去白马滩。”

清晨,雨过天晴,苍茫林海,云雾缭绕,绿水青山环抱中的白马滩镇神峪村一户农家院内,王爱霞正在和家人、邻居一起包馄饨,馄饨可以说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小吃。

王爱霞一边包着馄饨,一边与记者聊天:“包馄饨是老辈人留传下来的,谁也不知道它有多少年了,大人小孩男女都能包,过节、老人过生日和招待客人时更离不了它。”

黄龙县西接洛川,南与白水、澄城、合阳毗邻,东临韩城,北靠宜川。所以在饮食、建筑上,将各地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特色。青山绿水馈赠给世代黄龙人丰富的物产,红甜肉、核桃饼都是黄龙人独具匠心的创意。

再看看,家家户户高耸的两层大门门楼,庄严气派,更是兼具了渭北一带的建筑风格,而这种建筑风格,黄龙县只在白马滩镇有。这样的门楼,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成为守护家园、通风报信的瞭望台。

近年来,黄龙县借助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在白马滩镇打造印象圪崂旅游品牌,实现文化旅游融合。民宿、农家乐和乡村大舞台提升了全县的旅游知名度,也提高了群众的收入,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2014年,刘增民和妻子王爱霞一起开办了自家的农家乐,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外面来的人都喜欢吃我们黄龙的特产毛栗子、核桃,旅游旺季这里热闹着呢!”刘增民说。

高清叶老人85岁,与刘增民相邻而居,门楼上醒目地悬挂着“老马油坊”的招牌,院内坐北向南的老屋陈设古朴,东西厢房前两年翻修一新。院内墙根的筐笼里散堆着核桃。老人身体康健,有四女一儿,她热情挽留来客吃饭,并说:“油坊由60多岁的儿子经营,每年榨的油都被游客买走了。”并一直目送我们出了大门。

除了独特的饮食、建筑文化,黄龙猎鼓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黄龙源远流长的非遗文化。相传黄龙猎鼓是从黄帝时期流传至今,表演者面戴“虎、豹、熊、狮”面具,表演过程分为“出巡、曾观、围猎、庆”四个部分,生动展现黄帝时代汉族先民们围猎、狩猎的壮观场面。

“黄帝战蚩尤”“奕奕梁山”“冯翊屏障”……这一个个神奇的传说故事,口口相传至今。

县文旅局局长杨延虎声情并茂地讲道:“相传蚩尤身怀绝技,三头六臂,黄帝打不过,在战斗中龙王派九子把轩辕黄帝救回到黄龙县,之后训练了一支虎豹熊狮的部队,去把蚩尤打败了。”

白马滩镇干部贠变霞在基层工作5年了,她来自洛川,与爱人都在黄龙乡镇工作。她对这里的文化非常熟稔:“白马滩镇有四个地名,分别叫老虎沟、豹子岭、狮子崖、熊掌坡,刚好和黄龙猎鼓中的虎豹雄狮四个文化元素符号对应。”

“黄龙猎鼓是黄河流域鼓舞文化的一种形式,与黄河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和关系,集中体现了黄河、黄土、黄帝‘三黄’文化。”作为远古黄龙人的后代,杨延虎内心充满自豪感。

文化是魂,旅游是体,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让黄龙县旅游创出品牌,走上产业发展之路。据统计,2019年白马滩镇旅游人数达到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500多万元,真正依靠旅游产业吃上旅游饭、享上旅游乐、发上旅游财。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的连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

67岁的王凤英是白马滩镇的文艺活跃分子。退休前,她在韩城市司马迁图书馆工作。5年前,她回到白马滩定居,并组织镇上的老姐妹们一起打猎鼓、唱眉户、跳广场舞,把当地的文化活动带动了起来。

为了让传统文化的传承后继有人,黄龙县非常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其中黄龙剪纸艺术传承人贺强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今年只有20岁的贺强,已经是陕西剪纸协会副主席,曾代表陕西赴日本参加第二届全国剪纸大赛并荣获“全国十佳剪纸能手”称号,作品被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博物馆收藏。他的剪纸融合了陕北剪纸和关中剪纸的风格元素,很多作品都进行了自己的创新,并融入了他对中国剪纸艺术的认识与理解。

在潜心研究剪纸艺术的同时,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教授给别人。对于今后如何传承,贺强认为:“我们要传承传统的手法、剪纸中的文化,还有滋养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黄河精神。”

独特的地域特征,让黄龙县有着开放包容的胸怀。全县人口中,有来自于全国24个省的12个民族。可以这样说,黄龙的文化是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

从远古时期的黄龙人,到如今聚集了全国各省市、各民族的大融合,黄龙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内涵,黄龙人承继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品格,更锻造了热爱生活、团结统一的处世态度……

“黄土高原上,牵着你的手,无量山下听松涛,清泉石上流。都说你是陕西的一叶肺,诗和远方在静静回首。”跨入新时代的黄龙人唱着属于他们的新时代歌谣,正在阔步走向未来。

新闻推荐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铁棍山药成为“致富利器”

本报记者程立忠通讯员白杨越“小雪”过后,黄龙县瓦子街镇铁棍山药喜获丰收,种植户们在田间地头忙碌地归拢“收成”,将山药整...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