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

陕西农村报 2020-11-18 00:47 大字

本报记者 程立忠

初冬的黄龙,落叶飘零,寒气逼人,而露天玉米却刚好成熟。11月7日,瓦子街镇瓦子街村的玉米田里一片繁忙,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采收着成熟的玉米。盼望收成的村民站在地头查看着是否有遗漏的玉米。

“玉米联合收割机可以一次性完成摘穗、输送、果穗收集、秸秆粉碎还田等作业,既方便又高效。”瓦子街镇副镇长孙富学说。

以前玉米收获季节,从地里收回来的玉米秸秆都被集中收集堆放起来,有的群众堆成玉米秸秆垛子,有的堆在路边,有的堆在房前屋后,还有人嫌麻烦就地进行烧毁,不仅影响美观,还会污染环境。

瓦子街镇的玉米种植户牛永会深有体会。之前,玉米收获后,秸秆成了他的“心病”,放在地里,或是不管不顾,都不是“明智之举”。如今经过机械收割,在他们村,已经很难看到这种情况了。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秸秆进行还田,相对秸秆焚烧而言,这种做法可以防止大气污染,为护林防火工作消除了隐患,还能最大限度地还养分于田地,让每亩地增产100公斤左右,提高了群众收入。

据介绍,从玉米播种到收获,瓦子街镇全部采用机械化一条龙服务。相对于传统的收获方式,玉米机械化收获减少了损失,提高了产量,还能实现秸秆还田。

“通过大型机械对秸秆进行粉碎,然后旋翻埋在地里,对来年的土地深翻和土壤改良很有好处。”瓦子街村村民朱文东边忙边说。

工作之余,瓦子街镇的领导干部还大力宣传秸秆还田的益处,孙富学“现身说法”,开展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鼓励群众科学“收拾”地块,实现耕地质量提升,为来年春耕打好基础。同时,镇政府还邀请专业人士通过技术手段,加快秸秆还田速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目前,青兰高速附近约900亩玉米地已全部完成秸秆还田,242国道旁的玉米地正在有序还田。接下来,镇政府将下大力气,把秸秆还田理念传输到千家万户,让群众自动跟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该镇按照“整村推进”原则,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丹心育桃李 奋进谱华章 黄龙县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纪实

●学生在自主课堂上讲课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下交流?●小学生朝气蓬勃通讯员窦可军记者常青这个开学季,黄龙县居民吉应...

黄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