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埋在八家梁” 追记黄龙县八家梁村原党支部书记乔占山

延安日报 2019-07-16 11:24 大字

本报记者 思博海

“把我埋在八家梁!”2017年5月19日,乔占山走了,按照他的遗愿,家人把他埋在了八家梁的山上。

在乔占山的墓地周围,人们栽满了核桃树。那一棵棵核桃树正充满生机,茁壮成长着……

“组织信任我,群众需要我,我就去试一试!”

乔占山出生于1934年,1960年入党。这个不是“国家干部”,却像“国家干部”一样被调来调去的“村官”,从农业合作社时期起就被黄龙县曹店乡党委先后派到郑家沟、沙曲河、王家店等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1998年,64岁高龄的乔占山在泄湖村支书位置上干了22年,使这个昔日的穷村彻底变样后,他主动要求退下来。当时,距泄湖10多里的八家梁村是全县最穷的村子,村里打架斗殴的多、告状上访的多、困难救济的多,虽换了三任支书,村里却还是老样子,不少人因失望而背起铺盖远走他乡,使原有500口人的八家梁只剩下了140多口人。

为改变八家梁村的落后状况,当时的乡党委书记郭宏斌来到乔占山家,请他到八家梁村当书记。

乔占山沉思了片刻,毅然表态:“组织信任我,群众需要我,我就去试一试!”

儿女们知道八家梁村山大沟深,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不说,吃水还要到山下去驮,都反对他去。乔占山说:“乡里都决定了,不去怎么行。再说八家梁的群众确实太苦了,那样的穷村子需要有人领着把‘穷根\’挖掉。”儿女们知道父亲的脾气,认准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住,便不再阻拦。

在乔占山的追悼会上,八家梁村村民张玉华还记得当时老乔初来时的场景:“他赶着牛车,拉着被褥来到八家梁村,在一孔破窑里安顿了下来……”

“我来村上不是来当‘王\’来了,而是为群众干事来了!”

住到了村上,乔占山经常去村民家,东家进、西家出,帮助村民们解决实际困难。

村民张玉华当时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前些年,妻子嫌他穷,丢下3岁的儿子走了。好不容易将孩子拉扯到十几岁,自己却患上了严重的肺气肿病。两次病危,都是老乔垫钱让村里人把他送到医院救过来的。后来,老乔干脆将张玉华作为他的包扶对象,隔三岔五就到张玉华家里坐坐,通过聊天帮张玉华树立起致富的信心。

2015年春天,张玉华看到村上许多人通过养羊致富,自己也想养一些羊,可手头没钱。

老乔知道他的心事后,以自己的名义贷了7000元,给张玉华买了50只绒山羊。

对其他村民,老乔也像亲人一样对待。81岁的村民李顺常经常管老乔叫恩人,他哭着对记者讲他与老乔的故事:10多年前,他患了带状疱疹,整天只能躺在床上,老伴也患病不能干重体力活,靠讨饭为生,要不是老乔主动帮他争取医药费,给他家送米面油,现在他骨头都坏死了。

提起乔占山,42岁的潘建国也是泪流满面,连说他是个好人。2016年春天,潘建国修剪核桃时,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腿部骨折。

正在他为医药费发愁时,第二天一早,乔占山就带着4万元和水果来看望他,让他安心治病。潘建国感叹道:“乔老真的是把每个村民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一心想着为村上办好事办实事。”

村民刘建英对老乔开的第一次村民大会至今印象深刻。他回忆道,当时老乔对大家说,他来村上不是来当“王”来了,而是为群众干事来了。他准备利用三年时间把路修通,让大家吃上自来水,希望村民们积极配合他的工作。“如果三年之后做不到这些,我就卷起铺盖走人。”

八家梁村山高沟深,村民吃水困难,用车拉水得走10里的盘山路,用肩挑水也得走3里多的山路。

乔占山在翻山越岭访贫问苦中得出结论:在现有条件下,村民无能力、也无资金去打深井,更无力兴建大型引水工程,唯一的办法就是修集雨窖,蓄住“天水”。

1999年春天,乔占山自己掏钱让儿子和女婿在村口修起了一口集雨窖。一场春雨,把窖灌满。他告诉村民,这窖水是全村公用的,谁家缺水都可来这里挑。在乔占山的带动下,全村兴起修窖热。经过两年努力,全村修起水窖167个,实现了“一人一窖,一园一窖”和“天旱地不旱,天旱人不渴”的目标。

过去,通往八家梁的路都是土坡羊肠道。汽车、拖拉机上不去,山里的特产运不出来。乔占山跑县公路局、财政局,筹集了6万多元,带领群众苦干50多天,拓宽整修了一条宽6米、长12公里的盘山村道。接着,他们又用20多天修整拓宽了村里3公里的路面。

现在,八家梁的路宽了、平了,山里的特产也能运下山了。

八家梁人长期居住在土窑洞里。为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乔占山抓住国家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程的机遇,开始跑项目、跑资金。在他的奔波下,县里援助16万元,群众又集资13万元,村里建成一砖到顶、外贴白瓷砖的3排56孔新式薄壳窑洞。现如今,村民们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新窑洞,住进了新房。

“发展核桃产业,如果赔了,钱我全出!”

路修好了,水通上了,房子建好了,乔占山开始着手发展产业的事情。最初,他带领村民们发展羊子产业。2001年,得知村民唐进财发展核桃产业并取得良好的收益后,乔占山觉得这个产业好,效益高,就自己带头种,并到村民家里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劝村民把种玉米、谷子改为种核桃树。

“当时劝阻村民换产业并不容易。”包村干部郑新义说,村民们大都思想不接受,行动也不太支持。当时为了让村民们行动起来,老乔拍着胸膛说:“发展核桃产业,如果赔了,钱我全出!”

在老乔的积极推动下,不少村民行动了起来,改种核桃。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八家梁村成为黄龙县最好的核桃产地之一,该村3900亩土地中,3600亩发展了核桃产业,村上光核桃一项收入人均超过1万元。

村子开始富了,村民腰包慢慢鼓起来了,然而乔占山并没有歇下来,他整天奔波在八家梁的山头之间,近20年磨破上百双布鞋,脸庞也被晒成了古铜色。

包村干部郑新义说,老乔干事有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年龄大了,但做事像年轻人一样有干劲。去世的前几天,乔占山还在下乡,挨家挨户到村民家进行重新识别贫困户。

乔占山的搭档、村委会主任高新立说,对于村民,他有一种近乎执着的爱,只要能为群众办事,再苦再累他都干,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八家梁村。

谈起自己的父亲,大儿子乔治命流着泪说:“我们子女都让爸爸别干了,好好安享晚年,但他不,说一定要把八家梁村带出个样。他是累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干了一辈子。”

乔占山走了,可他的心留在了八家梁村,他的故事刻在了这里的每寸土地上。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