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小村庄 悄悄换模样 黄龙县瓦子街镇瓦子街村乡村振兴小记

延安日报 2019-07-05 12:08 大字

?●瓦子街村露地菜喜获丰收

通讯员 张萌 康彩霞 本报记者 刘卓

黄色琉璃瓦屋顶、真石漆立面、青石板台阶……走进黄龙县瓦子街镇瓦子街村,以前那个院落不整、产业单调的瓦子街村彻底变了模样,一场乡村振兴的春风,让该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美丽乡村。

因“村”而谋,旧村换新颜

走在乡村小道,草坪上形态各异的石头,家门口古色古香的家训,农家乐整齐划一的木制装扮,这一切改变都源于文明的力量。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群众在哪里,文明就要延伸到哪里。建污水处理站,完成镇区管网铺设,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努力把污水变清,让环境变好,为群众营造一个天蓝、水清、空气好的美丽家园。综合文体中心“整容”,旧队部改头换面成为廉政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标准化场所,闲暇时刻,偌大的院子被笑声、读书声填满;对入村道路进行水泥硬化,改变下雨天“拖泥带水”、风起时“尘土飞扬”的状况。重修法治文化广场,新建舞台,修缮健身器材,为广大群众提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室外活动空间,处处呈现出生机与活力。

“以前走东家串西家拉话,现在无论是清晨还是下午,我们都约在广场上拉家常,还能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真是一举多得。”村民马芝莲有感而发。

这些“硬设施”促进“软文化”的不断提升,基础建设的完善推进移风易俗稳步前行,讲文明、树新风的新气象日渐浓烈。通过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精神文明宣传熏陶,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更加营造出乡村法治文明与社会和谐新氛围。

以“旅”着力旧村有新韵

近年来,瓦子街村采取“美丽乡村+特色文化”建设模式,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方式,整合碎片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了人居环境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动员群众建新房、改旧居。同时,按照全域旅游的思路,成立游客接待中心,为南来北往的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定期开展讲解员培训,构建“人人能讲、人人会讲”的大格局;发展民宿,保留本真,深挖历史渊源,培育“旅游+文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机制。建好用好瓦子街现场教学点,开启“红色教育+绿色生态”的旅游新业态,突破“地贫农弱,兴业无门”的小乡村发展瓶颈,打出“以游促农、以游兴农,以游强农”的产业转型组合拳,推动传统农业向旅游服务业融合,让群众真正收获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第一桶金”。

“去年,在政府鼓励支持下,我自己开店当老板,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尤其是碰上旅游旺季,我一个人都忙不过来呢。”已脱贫的柳云河提起如今的好日子难掩喜悦。

文化引领带来思想转变,旅游发展促进收入增长,一条以小乡村带动大扶贫的路子愈走愈宽,63户172人建档立卡户如期脱贫摘帽。

以“农”为基旧村添新力

在瓦子街村便民长廊里,各类美食依次排开,小吃摊前整齐统一的三角形门牌随风飘摇,产业加工中心各类农产品摆放整齐,烘干设备里一朵朵绽放的菊花,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金黄灿烂,依山傍水的农家客栈古朴靓丽,浓浓的饭菜香味,让人感受到一种原始生态的农家气息。

农户张军莲彻底改变了起早贪黑上山干活的习惯,每到收获季,她就准时到宜川县城市场售卖木耳。年过60的胡永玲,也每天准备好食材到便民长廊卖起了凉粉和油馍馍,年收入远远超过种植传统作物;呼立霞的农家乐自经营以来,不仅还清了建房时的20万元贷款,还购买了汽车。

“以前我们撸起裤脚下田干活,身体劳累,收成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自己当上了老板,不仅轻松,收入也高,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小吃摊老板牛元龙的一席话,道出了村民生活的变化。

好日子的到来不仅让村民生活富裕,也在潜移默化中使乡村日新月异。“现在群众思想转变,邻里关系和睦……这诸多的变化也让我们工作更顺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人受益其中。”镇党委书记赵军锋充满期待地说。

告别旧时光,过上新生活,农民富、农村美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瓦子街村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基础差”到“富裕、宜居、新农村”的美丽蝶变。

新闻推荐

夏日送清凉

近日,黄龙县金花超市经营者金玉华、黄陵良旺超市经营者李三以及银川东君乳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城西小广场为黄龙县的环...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