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展新貌 黄龙蝶变换新颜 黄龙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

延安日报 2018-06-07 16:54 大字

本报记者 朱佳雨 通讯员 王斌峰

坐拥覆盖率达到87%的森林山林,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的结合部,村村是景区,处处能旅游,黄龙县的乡村令人艳羡。

这里是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也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多年来,这个区域面积2752的小县城,依托山水自然格局,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找准了生态立县促发展的跑道。

这颗“绿心”,释放着不可阻挡的发展后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对人居环境提升的不懈追求,使黄龙县瞄准打造“生态旅游的田园县城,秀美宜居的美丽乡村”的目标,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化作生动实践,不断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城市环境展现新面貌

到过黄龙的人都觉得,这个小县城在黄土高原上格外与众不同,公园绿地、沿河岸边、绿意盎然之中,步步见绿,处处见景。

“城,所以盛民也。”市容与人民生活、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一个城市的形象品质,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发展水平,也是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如今,“颜值”已经成为黄龙的靓丽名片。

这一变化,得益于黄龙县从去年4月创办的“垃圾兑换银行”。在这个“银行”,“客户”存入捡拾的垃圾后,管理员会根据垃圾的种类、数量在存折上登记积分;“客户”则可用积分兑换各种日用品。

44岁的居民卫仙仙提着一袋垃圾赶到县城中的“垃圾兑换银行”。管理员韩星上前清点,40个塑料瓶,卫仙仙的绿色存折上能兑换一块香皂。“去年4月,从朋友口中得知‘垃圾兑换银行\’,我就开了个存折,将陆续捡拾的垃圾拿去兑换积分。我用积分兑换过洗洁精、香皂、水杯等。”卫仙仙说。

每个网点能提供多达50种的可兑换商品,雨伞、牙刷、香皂、油、盐、酱、醋等,一应俱全。看着货架上的日用品,对于此次的收获,卫仙仙并不满意。饭后捡垃圾去“垃圾银行”兑换生活用品已经成了黄龙县人民的新休闲。她感叹街头的垃圾现在是抢手货,这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与卫仙仙把兑换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心态不同,“垃圾兑换银行”切实解决了孔宪德的生活需求。60多岁的孔宪德住在石堡镇黄堡花园小区,下岗后身体一直不好,仅看病花的医药费一项就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平日生活里,经常捡拾一些可回的收废品变卖来补贴家用。“我听说县上成立的‘垃圾兑换银行\’对各类垃圾进行回收,用积分兑换的方式,可以向银行存款一样零存整取,就将自己捡拾的废品拿来兑换。”可以增加一点收入,让他十分开心。

黄龙县城管局局长王安全说,黄龙县的“垃圾兑换银行”成立于去年4月初,初衷是为了应对当地旅游业井喷式发展带来的垃圾污染问题。“近年来,旅游业为黄龙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垃圾产量也在激增。以县城为例,4年前每天的垃圾产量是21吨,去年则超过40吨。”王安全说。

如何在不增加保洁人员和财政开支的基础上,应对这一难题?黄龙县政府部门决定,以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励人们主动捡拾垃圾。去年4月初“垃圾兑换银行”应运而生,县城建总行,乡镇建分行。目前,“垃圾兑换银行”总体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流程。“银行”与当地垃圾收购商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将可回收的垃圾卖给收购商,资金回收再利用,不可回收的垃圾送往垃圾压缩站就近处理。

据了解,黄龙县在全省首推建立“垃圾兑换银行”。截至目前,自2017年4月至今兑换商品总价值已达到90多万元,捡拾垃圾人群占全县总人口达50%,共建成1个总行、8个分行、41个兑换网点,实现了网络全覆盖、业务无死角。

与此同时,住建局局长李世权介绍,“从2016年起,我县对城区内29座公厕进行了提升改造,在县城实现了星级旅游公厕全覆盖。公厕内配备了水冲式蹲坑、残疾人无障碍如厕设施,同时,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安装了播放轻音乐的播音设施,并将成人洗手台和儿童洗手台分设,以方便各类人群使用。公厕管理规范,干净整洁、无异味,并在每个公厕旁配建环卫休息室一处,为环卫工人提供便利的休息场所。”

乡镇卫生步入新台阶

走进瓦子街镇的农村,摇摇欲坠的土砖瓦房不见了,垃圾污水处理了,像蜘蛛网般杂乱分布的电线、网线、电话线整齐了,乡间村道更加畅通有序,以前房前屋后的丛生杂草也变成美丽养眼的花坛,一面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悬挂在墙头,一段段环境整治口号在乡间传唱……全村农村焕发出文明新活力、新光彩,赢得了广大村民群众的点赞认可。

乡村喜人变化的背后是黄龙县瓦子街镇大力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成效,是黄龙县人民用行动践行“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美丽家园自己建设,幸福生活自己创造”结出的硕果。

生活品质大跨步,大院居民乐开怀。“我们家在去年旱厕改水厕,政府补助1000元,这下好了,终于和城区的人差不多了。”瓦子街村村民杨卫龙高兴得合不拢嘴。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旱厕成为了村民心中的一块心病。一到夏天蚊虫叮咬,臭气熏天。老人孩子上厕所极不方便,同时,旱厕更是各种疾病的源头。乡村厕所改造迫在眉睫。

“政府一头热,村民冷眼看”是很多地方改善人居环境时,经常遭遇的尴尬。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村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村民们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瓦子街镇的“人居环境建设”工作变得容易了许多。

瓦子街镇镇长左军说,“刚开始老一辈人还保留着,一个小坑两块砖,蓠芭土墙围四边。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的思想,但后来,眼看着改厕的邻居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大家都主动要求改厕。预计,今年全镇的改厕工作将会全部完成。”

人居环境整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循序渐进全域提升。

瓦子街镇人居环境建设示范点位于瓦子街镇区,距县城56公里,是黄龙的北大门。镇域总面积465公里,辖3个村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2户2288人。瓦子街镇按照黄龙县委、县政府“面上整体提升、点上整村推进”的人居环境建设工作思路,坚持“生态+、旅游+、扶贫+”发展理念,通过“聚集五个结合、实现两个转变、助推三个提升”,建成了蔡家川、小寺庄两个清洁乡村和瓦子街一个美丽宜居乡村,最终实现“镇容村貌整洁、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环境提升、群众增收致富”的目标,将瓦子街打造成“黄龙北部的生态小镇、延黄线上的旅游名镇”。

爱卫办副主任呼亚龙介绍,“为了加强乡镇环卫基础设施建设。6个乡镇已建成3个垃圾填埋场,其余3个乡镇设立了临时垃圾填埋场。统一购买配备垃圾清运车、垃圾仓,增设垃圾箱、垃圾桶,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四级责任体系,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截至目前,黄龙县新建乡镇公路沿线旅游公厕28座,7个乡镇1.4万户,截至2017年底,共完成旱厕改造5540座,占农村改厕户的39.6%。2018年计划实现公路沿线、景区、景点改厕全覆盖,改厕率达到60%,2019年达到80%,2010年实现农村改厕全覆盖。

新闻推荐

保驾舌尖上的安全 黄龙“学生营养餐”实现集中配送

●中心小学学生午餐时刻本报讯(通讯员段导茹记者常青)5月29日中午11时20分,黄龙县四季阳光营养餐配送中心配送车辆准时...

黄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