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黄龙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纪实

延安日报 2018-06-01 18:26 大字

●石门峡漂流通讯员 张建刚 摄

●圪坮乡盛开的芍药吸引了众多游客本报记者 刘阳 摄

本报记者 常青 通讯员 张建刚

绿色发展万象新,蓝天碧水沁黄龙。夏日时节,伴随着声声鸟鸣、阵阵芬芳,记者走进黄龙大地,到处澎湃着绿色发展的新动能,荡漾着绿色发展的新景象。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产业,绿色的城乡……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生态画卷让人惊叹,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发展场景令人欢欣。

2017年,黄龙县在绿色发展大道上步履铿锵,交出了一份“生态立县”的精彩答卷——

经济质量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其中,完成生产总值15亿元,增长8.2%,其中:一产增加值4.97亿元,增长4.8%。二产增加值1.13亿元,增长9.6%。三产增加值8.9亿元,增长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2.08亿元,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3.12亿元,增长7.8%;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9379元和10662元,增长9.3%和9.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203万元,增长26.6%。

中省市环保督查整改全部落实到位。实施各类营造林2.91万亩,其中重点区域绿化2100亩,治理水土流失35.2平方公里,治沟造地881亩,率先在全市完成2013—2016年治沟造地6个子项目市级验收。县、乡、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全部建立,“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完成,河道整治全面铺开。

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47个清洁乡村、14个生态乡村、7个美丽宜居乡村完成对标建设。2个市县重点镇和7个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实施项目44个,完成投资6.86亿元。

在黄土绵延、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上,黄龙是如何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了黄龙……

以新发展理念谋划绿色发展

生态为财富,环境是民生。近几年来,黄龙县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生态环境,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频共振,探索出一条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振兴之路。

“想要超前发展就要有超前规划的思想做引领。我们以新发展理念谋划黄龙绿色发展。本着规划先行、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有序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服务外来游客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聘请知名规划编制团队和专家,因地制宜、高水平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细规、景观规划,科学指导城市建设,全力把黄龙建设成为风格独特的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城市。”黄龙县县长李富荣接受采访时说道。

该县以“景城一体”为理念,按照东扩、西进、北治理的发展方向和把县城建成一级全域旅游服务中心的建设思路,将中心城区与中心景区建设合二为一。通过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杆线下地、沿街商铺外立面改造等项目,持续改造提升旧城面貌;通过实施北门综合治理、一河两岸流域治理、无量山碑廊、“在水一坊”、龙湖、无量山居等项目,建设泄湖河、尧门河、石堡河三大湿地公园,进一步提升黄龙人文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外来游客休闲度假旅游,将黄龙打造成了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让绿水青山成为黄龙最美名片

“这方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赐给黄龙的绿色‘聚宝盆\’,是祖祖辈辈留下的珍贵遗产,是别人无可企及的独特优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就是要通过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建设,使城市拥有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把城市建设成为‘山水最美、生态最优、环境最好\’的县份!”面对记者的采访,黄龙不少干部群众侃侃而谈,让绿水青山成为黄龙最美名片,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并自觉地贯彻到工作生活中去。如今,无论是在机关学校,还是在乡镇村子,大家都在争当“生态立县”的宣传者、建设者,生态理念已经融入各个层面、各个领域。

“守护好‘绿水青山\’是黄龙人的本分。”李海东作为一名长年工作在黄龙的林业局局长,对黄龙生态有着深厚的感情。2017年,黄龙林业局共完成各类造林2.91万亩,其中重点区域绿化0.21万亩;天保工程人工造林0.2万亩,封山育林0.2万亩,飞播造林1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0.2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0.6万亩,森林抚育1.8万亩;干果经济林低产园改造4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0.2万株,育苗1490.5亩,完成林业重点工程历年补植0.25万亩;巩固提升绿化美丽乡村30个,道路绿化172.7公里,巩固河流绿化57公里,全县造林绿化总投资3680.63万元,为黄龙“生态立县”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河长制不是走过场,要扎扎实实地干,天天干的就是生态工作。”已成为黄龙县水务局全体干部的共识,并逐一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截至目前,全县城市污水收集率达到90%以上,入河排污口全部封堵,新建区实现雨污分流,河道垃圾杂物彻底清理,城乡环境整治荣获全省第一,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III类以上;全县建成50个垃圾兑换银行,完成47个清洁乡村、14个生态乡村、7个美丽宜居乡村对标建设,厕所革命3900座;“在水一坊”“一河两岸”“锦绣黄龙”等项目建设,在河道治理的同时打造出靓丽的水景观。

“不乱挖一棵树木,不破坏一寸绿地,不污染一片水源,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县环保局局长高晖掷地有声。近年来,黄龙县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境内的4条河流水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2017年大气质量综合指数在陕北25个县区中排名第一,土壤环境保持了良好的状态,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污染减排任务每年超额完成。生态是黄龙的“生命线”,诸多因素影响下,促使生态选择了黄龙,黄龙选择了生态,环保部门始终坚持“零污染”和对污染“零容忍”的态度,在2013年相继叫停了刚刚投产的、以牺牲蓝天为代价的糠醛厂和尚未开工的、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生物质发电厂,没有一家污染企业进入黄龙。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黄龙全力做足“绿色”产业,大力实施“旅游+”模式,助推多业融合发展,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完美嬗变。

该县在将神道岭、无量山建设成国家AAA景区的同时,通过精准招商,使国内第一个森林科普基地瓦子街树顶漫步、陕北清水第一漂白马滩石门峡漂流、锦绣黄龙大型旅游娱乐等项目纷纷落户黄龙,生态旅游实现了从“零起步”到“井喷式”的快速发展。2017年到黄龙旅游人数达到近300万人次。

为了提升旅游的美誉度,黄龙按照不同的季节,以承办体育赛事,将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成功举办《醉美乡村大舞台》、世界旅游文化使者精英选拔赛、房车旅游大会等大型主题文化旅游活动50余场次。还组织承办了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暨陕西省首届阳光体育大会、陕西省山地自行车越野定向挑战赛等特色体育赛事20余场次,将黄龙推向全国。

与此同时,依托生态旅游产业,全面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一业兴多业,旅游促四化”,稳步实现了“生活在城镇,产业在农村,致富在旅游”目标。

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既是一种战略大气,更是一种长远眼光。黄龙保护好了青山绿水,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生态,为黄龙赢得自然馈赠和资源优势,也必将为黄龙赢得美好未来。黄龙的明天一定会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展望生态黄龙的美好前景,县长李富荣的话铿锵有力。

新闻推荐

黄龙县丝博会上揽金50亿元

  本报讯(窦可军刘杨阳报道)从刚刚结束的丝博会上传来消息,黄龙县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6个,签约金额50.285亿元...

黄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