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了草莓 甜了生活 通讯员 张建刚 罗甲
张玉强是黄龙县瓦子街镇瓦子街村范家湾组村民,自幼家庭贫困,父母常年患病,饱受贫穷之苦的他高中毕业后便担起家庭重担。由于务农种玉米收入微薄,母亲的医药费都没有着落,他被迫去外地打工。
屋漏偏逢连夜雨。张玉强打工的工厂倒闭了,父母病情加重,多重打击接踵而来……困苦的生活和父母的医疗费让这个七尺男儿身心俱疲。但他却没有因此沉沦,面对工作,他比以前更勤奋、更努力;面对生活,他比以前更积极、更阳光。张玉强的乐观、坚韧吸引了一同打工姑娘的芳心,在姑娘的鼓励下,他更加认真地生活。一年之后,他们喜结连理。
2016年,张玉强带着妻子重回故土。面对着荒废多年的田地,张玉强想,“土地就是财富,要想日子好起来还得靠这块地。”夫妻俩开始一块谋划如何让荒田变沃土,黄土生出金。他将自己的致富梦播撒到草莓大棚中,用汗水浇灌、用爱心呵护,让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点亮脱贫致富的前路,让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在草莓大棚里开花结果。
梦想成真奋步前行
“那天我正在家,我们村的第一书记孙康来我家入户走访了解情况。闲谈中我就和他说出了自己想创业的想法。”张玉强说。说者有心,听者更有意,孙康将张玉强的想法上报给镇政府,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与张玉强交心谈心,告诉他政府支持返乡创业的最新政策,帮他策划创业项目,点点滴滴都让他懵懂的创业心更加坚定。
经过比对、筛选和多次考察,张玉强决心借扶贫与旅游的“东风”发展草莓采摘。说干就干,他开始四处咨询、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在扶贫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用争取到的第一笔资金买了草莓苗,盖起了大棚。之后,他经常穿梭于镇政府、村队部之间,申报项目,审批手续。被他的热情和激情感染,镇政府帮他建了一条直达大棚的电力专线,并在干线道口帮他设置了宣传牌,在微信平台推送草莓信息。
“政策有了、宣传有了,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张玉强这样鼓励自己。他每天早早起床,在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一锄一锄地平整土地,没有机器,肩挑背磨的将碎石清理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荒地变成了良田,大棚结出硕果。他种植的草莓不仅色泽鲜艳,还口感甘甜,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前来采摘,饱含汗水和心血的草莓变成了“钱袋子”。
科技致富规模发展
为了让他的草莓长得更好,张玉强时时留意、处处留心,埋头钻研种植技术。一有空闲,他就去邻近县的采摘园帮忙施肥、摘果,通过“义务劳动”,他学习到了草莓的种植、施肥、采摘、保存和运输技术。为了提高草莓品质,他坚持利用羊粪肥田,采取生物防虫等无公害种植模式,在草莓开花期引入先进的蜜蜂授粉技术,提升草莓座果率和品相。他每月对挂果草莓进行一次物理杀菌和滴灌,为草莓补钙、杀菌,提高草莓甘甜度和生长速度。为了减少盛果期的库存,张玉强一方面在烈士陵园、树顶漫步等景点摆摊销售,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宜川、洛川、韩城等周边市县的商家,拓展销售渠道。
春去秋来,张玉强用勤劳和智慧逐渐打开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2017年,他的草莓大棚前期投资9.6万元,通过科学化管理,无公害有机施肥,一年可种植两茬,采收期可达到4个多月。前期籽种、人工等投入共计0.5万元,草莓销售6.5万元,草莓之后种植当季蔬菜又可增加收入2万余元,一个大棚全年收入近8万元。
张玉强说,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农民也要跟上新时代步伐,他打算再开一家网店,将草莓放在网上销售,把自产的农家风味送到全国各地。
新闻推荐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黄龙县图书馆、文联走进白马滩镇初级中学,开展了主题为“阅读点亮心灵·学习成就梦想”的流动图书进校园活动。活动中,县图书馆流动图书车带来...
黄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