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琴:黄龙山中采菇人
●刘艳琴采摘羊肚菌
通讯员 刘杨阳 本报记者 张吉祥 刘阳
4月27日早上六点不到,黄龙县崾崄乡马蹄掌村的刘艳琴就早早地起床了。做了些早饭简单吃过之后,便唤上同一个村里的邻居王光有,步行三里路去附近的山上采拾羊肚菌。
34年来,刘艳琴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清明节前,过谷雨,到“五一”,这一个多月时间,即使地里没有农活,她也坐不住,“就是想往山上跑。采采蘑菇,捡捡垃圾。”
刘艳琴口中所说的“蘑菇”,便是黄龙山一宝——羊肚菌。羊肚菌是世界性美味食用菌,其肉质脆嫩,香甜可口,是食用菌中的珍稀种类之一。市价高昂,每斤能卖到800—1000元不等。
今年48岁的刘艳琴是河北人。1984年,父亲在看报纸时,看到文章里说陕西黄龙是个好地方,40多岁的父亲当即做了一个改变全家人命运的决定——带着儿子、两个女儿和老婆五口人举家搬迁,落脚在当时的瓦子街小寺庄煤矿。
14岁的刘艳琴一到黄龙山便被这个满山是宝的地方给迷住了,常常拉着哥哥妹妹们往山上跑,摘野果子吃,喝好喝的山泉水,挖野菜,挖中药,不同时节可以采到不同种类的“蘑菇”,有羊肚菌、松茸菇、榛菇等等,不仅可以贴补家用,还能玩耍。拿刘艳琴的话来说,正是有了黄龙山的陪伴,自己本该贫瘠清苦的童年多了许多乐趣,即使现在生活富足起来了,她还是爱上山采“蘑菇”。
1997年,婚后的刘艳琴随丈夫一家又搬迁到了黄龙山的另一个乡镇——崾崄乡。一开始生活过得依旧很艰难,她和丈夫还常常为了生计四处打工。这几年日子好过了,家里种了34亩玉米,32亩核桃,2017年,延安市又在黄龙几个乡镇搞苹果示范园建设,对农户的果园进行3年集中管理,还给承包费,刘艳琴家也积极响应好政策,栽种了31亩苹果园。不仅发展起了产业,在甘肃部队当兵的儿子也已成家,每月拿近万元的工资。一提起这些,刘艳琴就不住地说着党的政策好,自己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采羊肚菌是个辛苦活。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出门,穿山越岭,寸土寸金,弓弯着身子,双眼紧锁住地面,在各种与羊肚菌颜色相似的落叶中寻找哪一点突兀。“蘑菇”多的话常常中午也不回家,吃几口干馍,一点零食、矿泉水对付。步行十几里,甚至三十多里路,下午六七点才能回家。“看到垃圾我必须捡,有人野外用火我会毫不犹豫地进行阻止。在山里生活大半辈子了,只要我还能动,就一定会年年上山。”
采了30多年的羊肚菌,绝口不提自己的难,刘艳琴依旧坚守着14岁那年的青葱与好心态。“有杨树林、桦树林的地方就可能会有羊肚菌。”“我知道周围哪片山里的‘蘑菇\’多,所以我几乎年年都是周围村子里采‘蘑菇\’采得最多的。”最好的一年,刘艳琴和丈夫采了一个月羊肚菌,卖了24000元。“这几年‘蘑菇\’少了,采的人也多了,还常常能碰见一些旅游的游客也来体验‘采摘乐\’呢。”不只是为了挣钱,拿刘艳琴的话来说,“在我们最苦最难的时候,是黄龙山养育了我们。现在我们长大了、强壮了,是时候该回报这大山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博玮)近日,记者从黄龙县政法委(公安部门)了解到,为深入推进农村平安建设,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创建“零发案”村(小区)。据了解,“零发案”村(小区)创建工作是黄龙实施乡村...
黄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