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村变景点 农民领“双薪” ——黄龙县三岔镇土地流转“转”出群众好生活

延安日报 2017-08-31 16:49 大字

凌晨五点,黄龙县三岔镇三岔村的街道上一片恬静。

“今天咱们早点干活儿,争取到中午多干点,我的活儿比较多。”马路上,三岔村村民马连正夫妇拿着工具一边赶路,一边低声商量着今天的安排。

马连正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家一共流转了近8亩地,政府一年每亩地给他们400元。除此之外,他和妻子还在红专公社景区内工作,算下来,俩人一天能挣近300元,一个月下来收入非常可观。“能挣得钱,还不耽误我照看家里的果园,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马连正的变化是三岔镇开展土地流转以来农民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

三岔镇位于黄龙县西部的黄土残塬区,辖区面积17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7.7万亩,村里主要种植玉米、苹果、核桃。遇上好收成,村民一年能有2万元的收入,但遇上灾害或者市场低迷,收入仅有几千元。为了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该镇通过生态旅游带动土地流转,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耕地分布较为集中等优势,在县城、无量山、龙湖等旅游景区和家庭公寓、生态停车场及住宿餐饮行业争取就业岗位,优先投向耕地少、产业规模小的农户,促进就业。结合全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镇政府紧盯市场导向,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围绕旅游服务业投资创业,将农户的发展模式从单纯的农耕脱离出来,将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助力土地流转。

作为黄龙县的西大门,三岔镇党委、政府面对天然旅游资源匮乏的现状,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2016年成功打造快乐农立方生态体验园与千亩梯田观景台。今年又精心打造了红专公社水域工程和高建群故居文化工程两个新的旅游景点,成功扮靓了黄龙西大门,将美丽新三岔呈现在游客面前,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人居环境,为游客与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接下来我们还将在非耕地的广度开发上下功夫,对拟流转的土地集中统一管理,有目的地筛选出适宜本地的生产经营项目,用市场化手段规范土地流转。”该镇副镇长梁海瑞介绍,对利用流转土地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农业的优先投放资金,在政策和信贷资金上给予支持,并提供流转福利,确保流转后能够稳得住、住得下和富得了,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全面推进流转工作有序进行。2016年,三岔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截至目前,全镇流转土地436户1304人3.7万亩,流转率达到48.3%,签订流转合同436份;实行规模经营5000亩,其中流转10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58户,流转40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16户,流转面积达到1056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2.3%。同时,该镇要求施工方优先雇用仍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户,同时允许他们在景点内针对游客需要售卖有关商品。

新闻推荐

一场赛事 引来17万人次爽游黄龙

本报讯(记者张宏科通讯员张建刚张冰)月10日至13日,2017年世界旅游文化传播使者大赛在黄龙举行。回顾赛事,佳丽们走进黄龙各大景区开展采拍,10余家媒体朋友全程跟拍,用他们的镜头记录和传递了黄龙美景。...

黄龙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