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生态篇 退耕还林 铁腕治霾 让延安山更绿、天更蓝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提到延安,人们会不由得联想到凛冽北风挟裹着风沙肆虐的景象。可如今的革命圣地延安,再不是遍地黄土的旧模样,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时的不足10%提高到如今的46.35%,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90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了红色圣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突破。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群众对于绿色的发展呼声越来越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所有的生产建设围着山转、绕着水走。让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当中,既有现代的繁华可赞赏,也有美丽的乡愁可追忆。
奇迹
累计完成营造林2046.45万亩
历史上的延安,曾是“水草丰茂、牛羊塞道”的繁荣富庶之地,后由于移民屯垦、毁林开荒以及传统放牧等原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逐渐成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下一场大雨流一次泥,种一茬庄稼剥一层皮”是当时生态的真实写照。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了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999年8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延视察,提出“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十六字”措施,要求延安人民“变兄妹开荒为兄妹植树”,实施退耕还林,建设美好家园。1999年以来,延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同时精心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在延安这片红色热土上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陕北高原大绿化”的“绿色”革命。
延安市林业局局长付天平介绍,退耕还林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在延安投资最大、实施期限最长、覆盖面最广、群众得实惠最多的项目。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2046.45万亩,年均120.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77.46万亩,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退耕还林第一市。全市有80%以上的农民受益,退耕户户均补助3.2万元,人均7400多元。
“由于延安全境基本都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特征,立地条件差,水资源紧张,栽植难度系数高,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完成了2000余万亩的绿化治理,可以说是人类生态建设史的一个奇迹。”付天平说。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延安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陕北地区绿色整体向北推移了约40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6.35%,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67.7%,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昔日“黄土高坡尘土飞扬”已成历史。
财富
森林资源资产估值5847.5亿元
“去了外地上大学才发现,很多人对于延安的印象还停留在课本中,认为延安还到处是裸露的黄土,一片贫瘠和荒芜。”在长沙上大学的延安人杜飞称,现在交通发达了,希望更多人能走进来,亲眼看看延安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历经四年砥砺奋进,延安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成功拿下国字号招牌。付天平表示,红色圣地由黄变绿是延安生态建设最为直观的变化,对比近年来的卫星遥感图,可清晰地发现,延安版图颜色正在逐年变绿变深,变化趋势非常明显。全市年平均沙尘日数已由1995-1999年的4-8天减少到2010-2015年的2-3天;延安城区空气“优、良”天数由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16年的290天;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97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68%,入黄泥沙由每年2.58亿吨下降到1.96亿吨;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丰富……
目前,延安全市天然次生林面积达到1893万亩,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3种,有木本植物1092种,药用植物497种,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达到330.8万亩,其中子午岭国家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黄土高原稀有的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为目的,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和陕北生态安全的“桥头堡”。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原麝、金钱豹等珍稀动物和黑鹳、白鹳等鸟类重现山林。
今年5月份,黄龙县一家农户院子里罕见发现原麝,这也是陕北地区首次发现活体原麝。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近20年,黄龙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张文龙对于此次发现十分激动,“越来越多的新物种在陕北地区被发现,这得益于陕北生态的提升,也是陕北生态好转最有力的证明”。
此外,生态的隐性财富也在快速累积。2015年10月,经委托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全市森林资源进行了评价和评估,结果显示,2015年全市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为5847.5亿元。
蓝天
“铁腕”治霾留住“圣地蓝”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延安家家户户基本上用的都是煤炉,那时候走在大街上,还没走几步路白球鞋就脏了。一到冬春季就刮大风,天空经常是灰蒙蒙的一片。”和市民常先生一样,这应该是人们对于那时的延安的一个共同印象。
1998年以前,延安城区大气污染严重,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大量燃用有烟煤,针对以上问题,延安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加以根治,开始了以“转换煤种,使用低硫、低灰的无烟煤”为主的治理模式,1998年冬季,城区烟尘排放总量较1997年同期减少近60%。
从2005年开始,延安以“转换煤种、集中供热、气化工程”三大措施并举的新思路治理模式,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提高。近年来,财政累计投资1亿多元完成了156家单位217台燃煤锅炉的改造,延安城区燃煤量已由高峰时期的每年44万吨降低到25万吨,12个县城和部分重点镇实现气化……与此同时,延安市还制定并印发《延安市全面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工作方案》等多部文件,同时按照“上山建城、中疏外扩、减煤禁煤、综合治理”的新思路,全面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目前所有加油站全面供应国Ⅴ汽油和国Ⅴ柴油,市区公交车、出租车、客运车辆、市政用车全部实现油改气。
蓝天不是希望,而是200余万延安人的共同愿望。下功夫“铁腕治霾”,只为留住“圣地蓝”。2014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2天;2015年282天,超出目标任务20天;2016年达290天,位于全省前列……如今的“圣地蓝”,已俨然成为延安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十三五”期间,延安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高端能化强市,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生态环境提升,城乡一体发展”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提升森林旅游业发展速度和水平,打好红、黄、绿旅游组合拳,努力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让生态建设积极为延安融入“一带一路”服务,助推延安经济转型升级。通过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真正把延安建设成为黄土高原上独具魅力的“生态明珠”。华商报记者 贺秋平 摄影 吴延晋 吴中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闫斌)记者昨日获悉,陕西省首届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将于7月24日在延安市黄龙县举行。此次体育大会由陕西省体育局、陕西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主办,黄龙县人民政府...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