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龙微公益”获点赞

延安日报 2015-04-03 22:28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刘杨阳记者李瑞)“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这些好心人!谢谢‘黄龙微公益\’这个救助平台,是它帮助我的女儿最终圆了大学梦。”谈起女儿徐黄培2014年差点因为贫寒而辍学的经历,52岁的黄龙县石堡镇西社区居民徐赐发至今仍然心存感激。

2014年7月,正值毕业季,徐黄培、马娇艳等人既欢喜又忧虑,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却又苦于无力支付学费。为了能走入大学校门,这些学业优秀却又迫于家境贫寒窘境、面临辍学的孩子们四处奔走、寻求资助。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黄龙县委宣传部积极行动,发挥自身优势,借助自己开办的“黄龙宣传”政务微博在市县广泛的影响力,发起成立了“黄龙微公益”救助平台,成为该县正式创立的第一个官方微公益平台。

“刚开始没想太多,就是想为孩子们提

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说起创办“黄龙微公益”救助平台的初衷,黄龙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高竹莲说。

该公益平台创立起来后,成员们马上行动起来,及时搜集整理全县有贫困学生救助政策的民政、团委、工商联、扶贫、移动等部门,认真了解和掌握相关救助信息。同时,在平台上不间断发送从团县委及各乡镇搜集到的贫困大学生信息,号召全社会有能力的爱心人士伸出援手,积极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优秀学子完成学业。通过“黄龙微公益”救助平台,徐黄培、马娇艳等人最终圆了大学梦。

在帮助弱势群体的同时,“黄龙微公益”救助平台还积极做好青年思想引导。2014年8月,政务微博上出现的一则质疑黄龙县扶贫办大学生救助资金去向的信息引起了平台工作人员的注意。这则信息发出后,他们及时联系该县扶贫办,详细了解了相关的

救助政策及条件,并与发布信息的网友进行联系沟通。通过认真仔细了解,得知对方是一名由于家庭贫困而濒临辍学的大学生,在向扶贫办申请贫困救助时,由于不符合条件遇阻,继而产生了通过微博反映情况的想法。面对这个问题,公益平台的管理员全面了解情况,得知其确实不符合救助条件时,马上转变和调整工作方向,及时与这名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同时,积极联系其所在的乡镇寻求资助。最终,通过工作人员的奔走牵线,相关部门伸出援手,让这名大学生如愿走进大学校门。

今年1月份,该平台联合黄龙共青团在微博上发出号召,召集广大爱心人士为全县254名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奉献爱心,圆“微梦想”,配合《华商报》多次报道微心愿征集新闻。通过10天的活动开展,孩子们的所有心愿全被“认领”。2月7日,参与活动的《华

商报》、延安蓝天救援队、黄龙县凯泽轩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多位社会爱心人士齐聚一堂,在该县界头庙镇中心小学又举办了以“点亮微心愿、成就大梦想”为主题的活动,让更多的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和梦想。

“我们的‘微公益\’虽然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刚刚开始起步,但它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广阔的。只要有需要救助的人和事,我们就会积极行动起来。”高竹莲告诉记者,除了救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现在“黄龙微公益”救助平台的“业务范围”又扩大了。“最近,我们受李文举和刘长有两位蜂农的委托,正着手通过微博、微信,帮助蜂农们义务宣传蜂蜜品牌,志愿者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了。”虽然事不大,但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支持“黄龙微公益”救助平台,把它做好做大。”

新闻推荐

法官谢凤花离岗那天,浅笑依然人物档案

按理说,这一天,她已经不需要工作了,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手续交接就行了。可是,她并没有急于离去。不到八点,谢凤花就来到法院,在电子签到机上签了到。和往常一样,她总是提前几分钟到单位。八点半,她接待了...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