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百姓说说话
“群众工作要到群众家里去做,坐在办公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仅要主动,更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这是黄龙县委书记刘亚宁在基层干部会议和座谈会中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的,基层干部如果工作脱离了实际,不能深入群众,不愿听百姓说话或者没有真正听百姓说话。那么,农村的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将是一句空话。
发展是根本、稳定是基础。基层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接触多。面对农村繁杂的事务,如何能确保农村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是摆在基层干部面前的头等大事。而听百姓说说话,则是建立良好干群关系的一剂良方。在听的过程中,用心、入脑和积极的回应,百姓方能觉得你与他有“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相互的尊重和信任之上的,尊重换得真心、信任赢得同心。有了“关系”,便有了掏心窝子的话。如此,方能使我们真正了解百姓所思所想、所忧所虑,为有效开展基层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2014年5月,我被县委组织部借调回县教育实践办公室工作之前,收到县纪委交办的一起群众举报村干部的信访件。经初步调查了解,因为一些村务没有及时公开,造成群众不知情。加之,这名村干部平日言行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简单,村民意见比较大。久而久之,群众积怨成愤,便到县多个部门信访。我十分清楚的记得,初次到村调查时,群众对乡调查组有抵触,一定程度上存在不信任的心理,言语也比较过激。同去的调查组同事心里有火难发,产生了为难情绪。我对同事们说:“群众有怨言,说一些难听的话,我们要理解!越在这个时候,越要有耐心,脸皮要厚、耳朵要听、心肠要热!”经过多次的沟通和交流,逐步理清了群众上访的原因所在。其中的一位信访群众说:“他当村干部这么多年,一些做法让群众看不惯!我们也是为了要这张脸、要争这口气”。百姓的话道出了此起信访事件的原因所在。
对症下药!工作组随即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积极调解和引导。到县上工作后,听说部分群众仍不满意,又到县上信访。我便以个人名义,利用周末和晚上到村里进行调解。听他们反映的新问题、心里话,耐心细致的做解释,把百姓的心结打开,随着与双方的多次沟通,终于使此事得到稳妥处理。
事后,有一个信访群众给我发短信说:“曹书记,您以后要用车,随时打电话,我家有,不要客气!”此刻我的心情却是非常的感动,但我深知自己不能用百姓的车,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纪检干部的形象,更代表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印象。
沟通是一个心与心交换的过程,要听百姓说话、要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就要换位思考,学会站在百姓的立场上看问题、想事情。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才能更真切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及时的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如果基层干部不管不顾群众立场,而是一味的摆架子、打官腔,老百姓听不懂,也不会买账。这种单向交流,最后就只能是自说自话,非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更加疏远与群众的关系。时下,很多百姓送给我们一个绰号——“坐机关的”,言下之意就是仅仅“坐”在办公室而已。“坐风”连着“作风”,“坐风”反映“作风”。“坐机关的”绰号,折射出一些机关干部的不良作风。客观地说,对于机关干部而言,“坐”也是一种工作需要,无可厚非,关键是看如何“坐”。记得2013年春节后,我在乡上值班,一位年约七十岁的大爷走进我的办公室,他是回老家过春节坐班车返回乡上,要回村里还需走9公里的山路,到乡政府见我门开着想进来要杯热水喝,看起来他好像是身体不舒服。因为值班,没有重要工作便与他聊起来,说了许多关于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尤其在村务管理方面的意见,让我对农村工作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也成为三岔乡后来制定并在全县推行的《村民监督委员会“1+3”工作法》的渊源。后来,天色渐暗,我安排好值班,把这位大爷送回了村里。
源头有活水,基层天地阔。我们的工作根在基层、本在实践。唯有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走进基层的广阔天地,常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常到百姓家中坐一坐,听百姓说说心里话、同群众唠唠生产经,在膝促膝的沟通中体察民情,在心贴心的交流中了解民意,才能接上地气,使我们的工作拥有取之不尽的鲜活经验,党的事业获得永不枯竭的发展动力。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需谨记:“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永远谨记!黄龙县三岔乡纪委书记曹宏伟
新闻推荐
本报延安讯(陈文冰记者李波)3月13日,记者从延安市黄龙县了解到,去年以来,黄龙县通过求创新、破瓶颈、重落实等措施,持续优化审批服务,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努力营造高效、廉洁、公开的行政审批服务...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