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龙县: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

延安日报 2014-10-08 22:47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双轮驱动”魅力现核桃树下“百花开”

据资料显示,核桃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被称为“木本油料”、“铁杆庄稼”,是山区林业生产重要的经济树种。如今,黄龙核桃正以每年2万亩的发展速度递增,正在向陕西最大的优质核桃商品基地迈进。依托核桃产业,不断提高群众收入的同时,该县始终坚持“民生为先”的理念,在惠民便民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以来,全县新增核桃1.12万亩,苹果1.38万亩,中蜂1.5万箱,并超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的28万亩核桃种植目标。积极培育新型产业,繁育苗木7027亩,累计达到20000亩;露地蔬菜2000亩,小拱棚蔬菜200座,菌类培育60棚;试点养殖野山鸡已完成30000多只,引进大闸蟹养殖完成1.25万只……此外,依托秦宝牧业实施的本地1000头黄牛改良计划已完成650头。根据产业发展前景,还制定了城乡居民增收和脱贫规划,预计到年底,城乡居民收入将达到22284元和9123元,净增2563元、1538元,同比增长13%、16%,到“十二五”末,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

按照“田园县城、美丽乡村”的城乡发展定位,遵循“便民利民”和“为生态旅游奠定坚实基础”两个原则,将县城、重点镇和新型社区的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双轮驱动”,齐头并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开花结果。铺设改造了城乡供水管网1725

米,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以上,第二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正在筹建之中;城乡绿化完成投资2700万元,资金投入和造林规模属历年之最;完成进城道路、入境道路、沿路村庄和城区广场公园、边角空地等绿化总面积35万平方米,绿化乡村24个,道路绿化总里程47公里;栽植各类苗木34余万株,绿地率达38.7%;城区亮化总投资1500万元,使城区所有景点夜间全部亮化……按照景观化、生态化、便捷化的要求,还新建、改建了10余座桥梁,实施三个城区入口区域改造治理和城区雕塑造景工程,打造石堡川沿河环形观光区,建设城区瀑布一座,真正做到让县城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展现“生态旅游山城”新魅力。此外,还实施农村绿化美化硬化、环境整治、给排水设施、无害化卫生厕所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打造一批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条件良好、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

在惠民便民方面,进一步加大了民生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县医院达标专业装修处理工程及120急救中心、中医院、初级中学标准化等建设项目,大力改善教育卫生事业基础条件。立足城乡居民现实需求,高标准建设“两馆一院”(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动感影院),完成了7个乡镇“便民浴室”、“平价超市”和城区公厕覆盖工程。

今年还在县城建设了共计2302套、总面

积为10万平方米的“水磨湾小区”和“生态小区”两个保障性住房小区。配套建设了总面积2平方米的旅游一条街和水磨湾仿古商业街商业用房,形成100平方米保障性住房配建20平方米商铺的格局。通过商业和服务业,为进城农民提供了就业、创业平台,不断提升县城整体形象,展现“生态旅游山城”新魅力。

“转”出农业新天地借得东风好扬帆

“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总揽,把土地流转、农民进城、镇村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产业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农民进城和农村产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县长任高飞道出了自己的思路和措施。

今年以来,该县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全面推广”的方式,兴建家庭农场10个,培育年收入15万元以上的农民556人,流转土地25300亩,截至目前累计流转土地40147.65亩,流转比例占总耕地面积的15%,流转后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核桃、玉米种植业和养殖、苗木繁育等产业。预计“十二五”末,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集约率达到22%,培育年均收入15万元以上的职业农民680人。在土地流转工作中,该县设立了“互助担保基金”,由县财政注资240万元,撬动流转大户按一定比例注入资金,形成720万元的土地流转担保专

项基金并设立财政专户,建立“土地流转互助基金”,采用封闭运行、动态管理的模式,解决流转大户融资担保难题;为确保土地流转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定价”和“胡乱要价”现象发生,县国土局牵头,联合财政、农业和各乡镇共同参与组建“黄龙县土地流转评估中心”,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综合地类、用途、地理位置等因素科学估价,以便流转大户用以贷款担保,并在村委会、乡镇流转大厅和合作社流转机构公布,便于转出户和流转大户交流,规范农村土地市场。此外,还建立了“以奖代补”制度,提出了对以家庭承包取得经营权证的新流转土地给予每亩一次性50元的奖励,同时,对流转土地在800亩以下、800亩至1500亩、1500亩以上的流转大户分层次给予农机奖励,激发流转大户积极性,刺激土地向产业大户流转,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通过土地流转,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进城、进镇、进社区。通过整理、复垦农民进城后消失的村组和空闲宅基地,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现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增加农村耕地有效面积,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效率,实现循环推动、良性发展。

在招商引资方面,“以‘零污染\’为前提,本着‘选商、择商\’的理念,建立招商引资项目(预)评审机制,算好生态账、产业账、收入

账,确保项目立得住,能致富。”县长任高飞这样说。今年正式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25.68亿元,投资额为2013年招商引资总额8亿元的3倍,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全县51个重点项目开复工49个,开复工率96%,也属历年来最好。对今年的重点项目,该县实行承建单位按评审价先行垫资30%制度,撬动社会闲散资金和民营资本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和保障房建设领域,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压力,以建设方资质和资金实力防止违标现象发生,强化了对建设方的监管,在保障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同时将工程利润定在合理区间,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项目资金按项目进度逐步拨付,实行“四个一律不付款”,即“干不完民生的最后一公里”,一律不付款;工程质量不合格的一律不付款;限期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一律不付款;无故变更、追加项目预(概)算的一律不付款。

同时,建立了重点项目评审、招投标和项目预(概)算、变更和追加建设资金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制度,实现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全程公开透明。同时,审计、监察、财政、统计等部门共同参与重点项目成本核算,对重点项目前期介入,从论证、规划设计、启动实施、建设完工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管。

“我们将始终以统筹城乡发展总揽工作全局,强基础、促产业、聚人口、惠民生,以‘田园县城\’为主线,以‘美丽乡村\’为支撑,全力打造一个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不久的将来,一座生态、精致、现代、靓丽的旅游县城就会呈现在大家面前。”县长任高飞环顾这座山城,眼中是满满的希望与自信,黄土高原上“香格里拉”的倩影,已在每个黄龙人的心中成型。 A⑧

新闻推荐

“妇女之家”撑起半边天 ■杨瑛朱萍

“自从建起‘妇女之家\’,村里的妇女姐妹们打牌、打麻将的少了,看书、跳舞、健身的多了。”提起“妇女之家”带给村里的变化,黄龙县曹店村妇女主任窦喜云既兴奋又高兴。近年来,曹店村妇代会按照有固...

黄龙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