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坊里的幸福味道 通讯员 王超 张文华 本报记者 叶四青

延安日报 2019-01-11 11:51 大字

每天凌晨4点多,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黄陵县双龙镇杜洛尾村沟南组村民赵玉芝和家人已经在自家的豆腐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翻置、切割、装袋、点数,赵玉芝一家忙而有序,她不时地嘱咐着儿子王传超,要把豆腐送到哪些店家。

快到6点了,豆腐坊外面还是一片清冷漆黑。“传超,天黑,路上大车多,开慢些。”帮孩子把豆腐点数装上车后,赵玉芝擦拭着额头上的汗一再叮嘱。

2009年和2012年的两次车祸,让赵玉芝一次肋骨骨折、一次失去了左腿,但她没有被打倒。“接完假肢后她又忙活起来,腿经常肿得老粗,夏天时接假肢那块还经常会发炎、起泡、出血,她强忍着疼痛,每天从凌晨4点多一直干活到晚上9点。”王本领对妻子赵玉芝既心疼又感激。

赵玉芝坚信,用柴火做出来的豆腐味道好,虽然辛苦,但夫妻俩一直坚持用柴火做豆腐。天刚亮,草木上还裹着一层霜,赵玉芝夫妇和她家雇用的贫困户赵永刚来到河畔又忙着拾柴,她骑着三轮摩托、拿着油锯,干活娴熟,看上去和腿脚健康的人没什么区别。

在9点半王传超送豆腐回来之前,赵玉芝需要在豆腐坊查看豆子、给锅里加水,丈夫要劈柴烧火。

王传超回来之后,一家人吃过饭便开始做豆腐,儿子操控三联磨机,她照看豆腐锅,丈夫掌管火候,一家人虽然忙碌但分工明确,新鲜的豆汁、飘香的豆浆,升级改造后的标准化豆腐坊内豆香弥漫。

赵玉芝介绍,她家的豆腐主要卖到了双龙镇和店头镇,每日可净赚800元左右。“延安市圣地最美之星”“黄陵县脱贫之星”等多项荣誉使赵玉芝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最关键的是他们一家人相互扶持,有强烈的致富愿望。”杜洛尾村支部书记赵忠平说。

“赵玉芝一家人善良、勤劳、刚强、乐观向上,从来不说她有啥困难,没有等靠要的思想。”曾经帮扶过赵玉芝一家的黄陵县煤炭稽查队队长何晓军说。

“我家情况虽然不好,可我们必须振作起来,儿女跟着也是起早贪黑吃苦受累,咱不能给孩子增添负担。”刚强的赵玉芝不愿向生活低头。“刚好赶上了好时代,趁着好政策,又有那么多真心诚意帮咱的人,只要自己好好奋斗,幸福的日子肯定会有的。”赵玉芝对未来满怀信心。

豆腐价从每斤0.8元到1.2元,再从每斤1.5元到2元,从每天生产不到40斤到近1000斤,运输工具从架子车到三轮摩托再到面包车……赵玉芝家的致富路走得艰辛而又感人。“好着呢!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一家人和和睦睦在一块奋斗,日子也有奔头,我感觉很幸福。”王本领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让更多果农享受政策红利 记市人大代表、黄陵县阿党镇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双奎

●刘双奎正在查看苹果淘宝店铺运营情况本报记者叶树峰刘双奎,延安市第五届人大代表、黄陵县阿党镇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

黄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