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 不断完善产业链条 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通讯员 白冰 姜睿娜 本报记者 常青

延安日报 2018-11-22 15:33 大字

?●隆坊镇果品集散交易市场

初冬时节,走进黄陵县隆坊镇圪崂寺村,记者遇到了正在果园忙碌的村民。“今年的苹果比去年套的袋子多,质量也好,价格高,我估计能卖到6万元,穷日子终于可以打个‘翻身仗’了。”窦万云笑着说。话音未落,一旁的村民连忙接着说,“还有更好的哩,春喜家平均一斤卖4块多呢,收入比你家还高。”

黄陵县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所产苹果以果大、味浓、肉脆、多汁、多糖、果面光洁、耐贮藏、无污染而深受客商青睐。近年来,黄陵县按照“建基地、兴特色、强龙头、抓营销、树品牌”的思路,紧扣农业增效、果农增收发展目标,坚定不移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果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年,全县果农的收入也由1.2万元增加到了2万多元。

“有了果品集散交易市场就是好。每天摘多少苹果就能卖出多少,果农不仅可以选择出价高的果商,还能省好多销售环节,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分级分价销售好着哩。”桥山镇王村的果农呼德荣说起在果品集散交易市场的销售经历滔滔不绝。

置身隆坊镇果品集散交易市场,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专业市场的规范,更是黄陵县加快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的强劲势头。果品集散交易市场,让黄陵苹果交易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加畅通、更加便捷,实实在在地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截至目前,黄陵县在4个苹果主产镇(办)各建成果品集散交易市场1个,专业村交易服务中心5个。

“自家产的苹果又脆又甜,原生态种植绿色无公害,想品尝的小伙伴们快快砸单过来!”隆坊中学教师赵霞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发送着自家苹果信息。赵霞说,今年她家的苹果多半是自己从网上卖出去的,每天都发快递,有时候几十箱,全国各地的都有。

像赵霞这样的,在黄陵县还有很多。

今年39岁的阿党镇村民张斌,在网上销售苹果已经有四年时间了,逐渐在东北打开了自己的市场。“东北天气冷,当地几乎没有苹果零售店,他们购买苹果都是在网上购买,咱们黄陵的苹果品质好,他们都喜欢吃。”张斌说。

作为苹果优质产区,黄陵县瞄准苹果市场的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果品精细化加工、电商销售等后整理产业,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抓手,以“民族圣地,电商新城”为基本定位,以“黄帝赐福”大礼包为主打产品,通过政府引导助推企业完善黄陵特色产品的品牌建设,形成县有中心、镇有站、村有点、户有店的一体化电子商务体系。全县实现“16661”目标,即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6个镇级服务站、60个电子商务服务点、600个网店,让一颗颗小苹果变成当地果农增收的“金苹果”。

在桥山镇青和果业合作社4.0智能选果线上,几万个红润香甜、大小匀称的苹果在选果线上接受“检阅”。青和果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卫青向记者介绍,“智能选果线通过光谱仪可以准确地对苹果的颜色、大小、瑕疵、糖度、霉心病等内外部指标进行检测。不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也给果农减少了许多环节,提高了收益。”

今年,黄陵县新建4.0智能选果线5条,新扩建冷(气)库2座,新增贮量0.6万吨,全县累计建成苹果冷藏库45处,气调库2座,为苹果由在田间地头混级销售转向统一分拣、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冷运冷藏、分级分价销售、释放劳动力,提供了强力保障。

同时,黄陵县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全力实施品牌战略,先后注册了“驭龙”“黄灵”“华辕”“沮水桥山红”等多个品牌,多次利用洛川苹果节、杨凌农高会等宣传推介活动,持续扩大黄陵苹果知名度。并通过建立苹果直销窗口、发展连锁超市等方式,逐步扩大销售网络,开拓国外市场,扩大苹果出口,使果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产果区群众的收入也由原来的1.2万元增加到了2万多元。

新闻推荐

办事少跑冤枉路 企业开办零费用 黄陵县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工作

本报讯(记者李江峰通讯员朱浩龙张甜)自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黄陵县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工作...

黄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