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文物戏精大会”4天播放量破亿 陶塑人头像 唐三彩梳妆女坐俑 兵马俑入选 快来围观 陕西文物戏精的日常
图片来自网络
本报讯“5·18国际博物馆日”后,因为一群“文物戏精”让“文物活起来”成了现实。累计播放量突破1.18亿,点赞量达650万,分享数超过17万……这是抖音“爆款”文物创意视频“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截至5月21日的播放数据。这一播放量相当于大英博物馆2016年全年参观总人次642万的184倍。而该视频H5版本(即移动端的web页面)的访问量在短短几天时间也已突破550万,并还在持续增长中。
近日这条视频连续刷屏好几天,据了解,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共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集体入驻抖音,合作推出的“博物馆抖音创意视频大赛”。
作为本次视频大赛的重头戏,“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由抖音联合上述7大国家一级博物馆共同策划推出。在前期的策划过程中,主创团队不断与博物馆的专家进行请教和沟通,在文物严谨性、时代创新性与用户需求的交融中寻找契合点。在获得博物馆的图片授权后,抖音方面运用再设计美化局部细节,通过骨节动画的技术团队以及配音特效等一系列新媒体技术,将抖音上流行的“拍灰舞”“98K电眼”“我背后有人”“千人千面”等备受年轻用户欢迎的流行元素与国宝进行有机融合,进行年轻化的重新演绎,让原本静止在展台上的文物真的“活了”,并引发了井喷式的文化效应,对传递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闻延伸
3件陕西“文物戏精”在生活中“戏精”味更足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陶塑人头像、唐三彩梳妆女坐俑和兵马俑,在《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中以“技术控”、潮流“拍灰舞者”和“中国的icon”形象惊艳亮相,这3件陕西的“文物戏精”不仅在视频中戏很足,在生活中“戏精”味更足。
封面人物:陶塑人头像
坊间雅号:陶俑祖宗
出生年月:新石器时代
籍贯:陕西黄陵县
现住址:陕历博“陕西古代文明”第一展厅
陶塑人头像不仅是“戏精大会”的封面人物,还在其中领衔“技术控”出场,它确实是“技术控”的代表,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学会加工和使用工具后,也开始了对自我的描摹和塑造。
这件新石器时代的文物,1973年出土于陕西黄陵县,高7.6厘米。陕西的北部是黄土高原,因此陕西人从很早开始就用陶土来制造器物和人物。
据专家介绍,这件“戏精”封面人物,是手工捏塑而成,造型稚拙,有着小小的、圆圆的双眼和最大限度张开的口,向上抬的脸上有恐怖的神情。
有人猜测这大概是史前人类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所塑造的表情,也有人说这可能是史前人受到惊吓后的表情。是敬畏还是惊吓,不得而知。但这件原始的陶塑人像,虽然还不能称为真正的陶俑,但已经显现出一丝中国古代陶塑艺术的原始之光,它也是目前为止陕西出现最早的陶制人面像,可以说是陕西陶俑的鼻祖,坊间戏称“陶俑祖宗”。
拍灰舞者:唐三彩梳妆女坐俑
坊间雅号:梳妆贵妇
出生年月:盛世唐朝
籍贯:西安
现住址:陕历博《陕西古代文明》第三展厅
“戏精大会”中“拍灰舞者”三彩梳妆坐俑,尽管坐着也丝毫不影响其颜值和舞技。追光灯下,独领“舞林风骚”,一连串的流畅舞步,大展盛世之姿。
这件“戏精文物”通高48.5厘米,底座径19厘米。1955年出土于西安市王家坟90号唐墓。女俑面部圆润,头梳单高髻,红唇粉面,眉如柳叶,双颊丰满,楚楚动人。她左手持镜(镜子已失),右手食指伸出,作涂脂状,正在悠闲自在地为自己梳妆打扮。
重点是人家不仅颜值高,连衣服也是潮流爆款。她身穿袒胸褐色窄袖衫,外套黄白底绿色花纹短襦,下着嫩绿色百褶长裙,上贴淡褐色柿蒂形花,长裙高束胸前,长长的褐色裙带在胸前扎一花结,裙带结自然下垂,裙裾宽舒,长垂曳地,风姿绰约。
从她的神态和装束来看,明显就是大唐的贵妇。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一种养尊处优的神态。有研究人员甚至认为,此俑是该墓主人的形象。工匠们抓住了贵妇“对镜贴花黄”的生活情景,定格了一个贵妇对镜梳妆的瞬间,表现出盛唐妇女的风采,江湖人称“梳妆贵妇”。
据专家介绍,这件三彩女坐俑最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形体的塑造。中国古代雕塑和西方古代雕塑有着不同的创作理念,西方古代雕塑注重人体的结构、肌肉的力量和形体的特征,而中国古代雕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人体的塑造只注重神似,而对人的形体并不十分讲究,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是如此。而这件女坐俑将贵妇的胸部用U形领口显示出来,再系一裙带,显示了女俑青春逼人的魅力,这种雕塑手法在中国古代陶俑中实不多见。
中国偶像:秦始皇兵马俑
坊间雅号:千人千面帝国勇士
出生年月:大秦帝国
籍贯:西安
现住址:陕历博《陕西古代文明》第一展厅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兵马俑亮相“戏精大会”时,高调秀出了“我们不红,始皇不容”的中国代言人身份,魔幻的千人千面展示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
说其是“中国icon”(中国偶像)还真是实至名归,自1974年发现至今,它不仅惊艳了世界,还走过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号称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目前,3个兵马俑坑已发掘出土武士俑近千件,战车数十辆,陶马上百匹。专家推测,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余件,战车上百辆,战马数百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象2000多年前横扫六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有多威武强大。
兵马俑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不仅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其携带的兵器还展示了冷兵器时代,秦国弩机的先进性。身披铠甲的武士,身上的铠甲从力学结构上实现了完美的叠压,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保护士兵身体。战车上的精工铸件,不仅保证了战车的强大攻击性,也展示了秦人铸造工艺的高超。
最难能可贵的是,近几年的持续发掘、保护和研究,专家们在这些兵马俑的身上还发现了十几种色彩,有天然的矿物质色彩,也有人工合成的色彩,其中名为“中国紫”和“中国蓝”的两种色彩,更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发现这种特殊的色彩。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秦代中国的美术造诣与颜料加工水平都是世界领先的。
据陕历博工作人员介绍,陕历博的3件文物在“戏精大会”“活”起来后,加之新陈列开展,最近很多游客来馆里拍视频。视频中的文物是“戏精”,生活中的它们更是具备极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对研究我国文明历史进程与陕西文化,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本组稿件文/首席记者张佳图/记者张宇明
新闻推荐
根深叶茂花自美 老年工作美名传 通讯员 白鹏刚 本报记者 常青
当五月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投入到黄帝陵前印池水中的时候,环湖步道就逐渐活跃了起来。黄陵县城的数百名中老年人开始伴着啁啾...
黄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