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变新居 群众乐开怀 本报记者 高乐
7月的一个傍晚,记者走进二庄科金岳小区,整齐的楼房、宽阔的道路、优美的环境,小区宽敞的活动广场上不少人在悠闲地散步,一些孩子在玩耍嬉戏,处处洋溢着和谐安逸,这一切都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如果没有“陕西省安居工程”的标志,你绝对难想到,这里居然是一个保障房小区。
不只是金岳小区,漫步延安城中,一栋栋保障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幅幅安居图景在城市版图上铺展,拼接出恢宏、美好的民生画卷。
近年来,延安市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做好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公租房建设等保障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开工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12.6万套,帮助9.5万户困难家庭圆了心中的“住房梦”。
“让困难户住上新房子!”
“家里比较穷,以前我和老伴一直在外面租房住,很不方便。现在,我们终于分到了新房,这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2015年元旦前夕,黄陵县居民杨玉芝一大早就来到该县保障性住房的摇号现场,幸运地摇得了一套廉租房。和杨玉芝一起参与摇号的都是通过申请、审批、公示等程序后确定的保障对象,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后,最终有303户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新房子。
杨玉芝是一名下岗职工,多年来,住上宽敞的房子是她和家人最大的心愿,拿到结果后她乐得傻笑了半天。对于现在的生活,杨玉芝满意极了:“住上新房子,就像生活在蜜罐里,每天都很开心。”
在延安新区保障房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在一幢幢新建的大楼之间,各种大型设备来回穿梭,几十个工人正冒着炎炎烈日加班加点的工作,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2014年以来,延安新区启动了清凉山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区廉租房和新区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117万平方米,可容纳约5万人入住。目前,清凉山棚户区改造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收尾施工;新区廉租房和新区安置房项目已基本完工,并从2016年年底开始陆续交房使用。
为了实现大批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的迫切愿望,“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开工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12.6万套,其中廉租住房4.72万套,公共租赁住房4.48万套,经济适用房0.9万套,限价商品房2.5万套,累计完成投资196亿元,解决了约9.5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保障房是一项惠民工程,而对于老百姓来说,房子只有真正分配到了手里,才算真的安居。为此,延安市出台了《关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级审核、三级公示”制度,把好准入关;实行“公开摇号、顺序选房”的“阳光”分配制度,严格实行分配政策、分配程序、分配房源、分配对象、摇号过程、摇号结果“六公开”,确保了分配公平公正,让更多的居民住上实惠、满意的新房。
“让困难群众有个温暖的家”
让群众不仅住得上,也要住得好,延安市将宜居理念贯通工程建设始终,一方面不断完善保障房小区的配套设施,配套建设了超市、幼儿园、医务室、停车场、商铺店面、蔬菜市场、污水处理、娱乐休闲场所等各类公共服务,保障房小区的整体品位得到了明显改善;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保障房小区管理,通过物业管理、居民自治等方式,为保障房小区的居民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真正做到让住房困难家庭“住得进、稳得住、有尊严”。
“我住的是两室两厅,房子白墙白面的宽敞明亮干净,还有厨房是独立的,条件比原来可好多了。”“小区的环境美极了,周围超市、学校、医务室、蔬菜市场等啥都有了,可方便了,政府给咱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保障人群主要是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下岗失业人员、“三留守”人员等群体,住进小区以后,这些困难群众真正实现了从“蜗居”到现代化居室,从农民到新市民的幸福嬗变,让延安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方大燕)为全面了解延安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工作情况,增强审议的针对性,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小平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对延安市人民检察院...
黄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陵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