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追寻青春记忆 畅叙久别情怀

各界导报 2014-11-13 15:25 大字

 黄陵县政协组织北京知青返乡祭祖重游小记

路绳飞寇安塞

昔日老知青,今朝喜相逢。 近日,150余名曾经在黄陵插队的知识青年在黄陵县政协组织下,组成北京知青思乡祭祖团,带着“思乡祭祖,重返故土"的急切愿望,回到阔别几十年的第二故乡黄陵, 共忆知青岁月,同叙久别情怀,畅谈无悔人生,分享快乐时光。

说不完的知心话

魂牵梦萦情依旧, 久别重逢分外亲。 这批知青中年龄最小的62岁, 离开黄陵时间最长的有40多年,调离黄陵最晚的知青也超过了2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十六七岁的小青年,如今都成了双鬓斑白的老人。

在黄陵县轩辕宾馆的台阶上,三十多位曾在黄陵化肥厂工作过的老知青和老职工,站成三排合影留念,并齐声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歌曲,老知青张元斌指挥合唱,大家歌声不断、欢笑一片。四周围满了照相和摄像的人群,共同记录了这感人的情景、历史的瞬间。

曾在阿党公社工作、年已80多岁高龄的老人牛建录, 早早就来到宾馆,逢人就打问:“阿党公社副主任丁淑敏在哪里?我要见见她……"。院子里,大家三五成群,当年的老知青、老乡亲,相互问询着当年的人,畅谈着过去的故事……

在召开的北京知青“思乡祭祖"座谈联谊会上,召集人之一的杨红、叶咏梅、葛新民代表老知青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发表了饱含深情的发言,或贺词祝福,或即席讲述。他们回首往事,百感交集,说不完的知心话,叙不尽的知青情。当看到县政协专门为知青们编辑的《别样的青春—北京知青在黄陵》文史专刊时,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往昔故事,仿佛又把大家带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步行几十里的乡亲

听工作人员介绍, 隆坊镇郑家河村一位双目患病、 看不清东西的农村妇女, 听说北京知青30日回黄陵,就在老伴的搀扶下,步行赶了几十里山路,来到轩辕宾馆看望当年在村上插队的姐妹—— —曾任龙首公社和侯庄公社副主任、 县妇联副主任的杨红。当工作人员看到老两口与杨红见面时,老汉手里拄着棍,肩上背着蛇皮袋, 里边装着核桃、小米等土特产, 老婆用双手紧紧拉着杨红的手, 摸索着杨红的肩膀,嘴里絮絮叨叨地说着知心的话儿……那感人的情景,让人永生难忘。虽然笔者没有亲眼见到, 但这份浓浓的情谊, 透过几十里山路,让我们所有人都能感受的到, 都为之动容。

交谈中我们得知, 一位从炼油厂赶过来的北京知青, 今年66岁,老伴和两个孩子都不在了。在这种相聚的环境里,我的心像被揪住一样难受,不再敢打听老人的其他情况。只是缓缓地安慰老人,多注意身体,好好生活。从心里默默祈祷老人,保重身体,坚强生活。

这里是你们的家

我们年年都在想, 想再回到这里。因为这个美丽的村庄,是我们的第二个老家……

热情的村民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处处关心、照顾和爱护着这些知识青年。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村里想方设法为他们建起了新宿舍。 很多村民在共同劳动时,偷偷塞给这些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一个或半个揣得暖暖的窝头……

时光改变了容颜, 岁月蹉跎了往事。当大家回到曾经住过的村子时, 看到村子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心里由衷地替乡亲们高兴。尽管多年未见,但大家依旧能在第一眼就互相认出牵挂的“亲人"。 一张张含泪带笑的面孔,一个个饱含深情的拥抱,一双双紧握在一起的双手,一句句久违的暖心问候……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表达着最为质朴的思念和长久的牵挂。

热情的出租车司机

由于自行活动, 有两位女知青在回村途中, 搭乘了一辆当地出租车。出租车师傅听说是当年的知青,无论如何不肯收钱。知青也体会师傅的辛苦,不愿让出租车白跑一趟,趁出租车掉头的机会, 将钱塞进了出租车的车窗。

而当他们回到宾馆, 向别的知青说起这件事时, 才得知另外两名男知青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他们在车上与出租车师傅交谈过程中,说自己是北京知青专门回黄陵看望乡亲。出租车师傅听后,就告诉他们母亲当年和知青是好姐妹, 经常听母亲说起知青的故事。当把客人送达目的地后, 他怎么也不收知青的钱,还说自己为知青做点事是应该的,就这样免费将知青送了一程。

活动中,知青们再三强调,一定要通过工作人员和笔者转达他们的谢意。“无论如何,黄陵人民的热情我们记住了",这是知青的肺腑之言。

新闻推荐

黄陵县双龙镇利用独特的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

黄陵县双龙镇利用独特的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目前,全镇已建成南峪口大棚黑木耳养植基地、石头坡中蜂养殖基地、双街标准化养鸡场、杜洛尾万头养猪场和峪村特色养殖园等一批特色养殖基...

黄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