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孕育新的希望 坚强的防线感人的瞬间
(上接第一版)灾情不断从四面八方涌来,抢险救灾刻不容缓。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黄陵县迅速启动防汛抗灾应急预案,按照防大洪、抗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全县上下全力投入抗洪抢险战斗中。在汛情发生的20多天里,先后召开防汛紧急会议10余次,安排部署防汛救灾工作。特别是在7月17日召开的全县防汛工作紧急会上制定了六条硬措施,用铁的纪律确保防汛减灾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坚决消除麻痹侥幸思想。把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认真周密部署,搞好防、抢、撤工作,以撤为主,确保万无一失。二是坚决撤离危险地带群众。无论出现多大的雨情汛情,都要确保实现零伤亡的目标,对所有在陡坡面、山体下、低洼区和危窑危房居住的群众,坚决立即撤离。三是周密妥善安置撤出人员。通过投亲靠友、搭建临时帐篷和集中安置点等方式安置撤出群众,并搞好必须的生活保障、卫生防疫医疗等服务,坚决防止撤出人员未经允许擅自返回而造成人员伤亡。对生活确有困难的群众,政府要给予适当补助。四是坚决确保重点区域、重要设施安全。全县所有水库、淤地坝都要空库运行,所有河道要做到行洪畅通,所有桥梁、公路以及供水、供电、通讯设施和加油站、加气站、输送管线要进行全面排查检修,消除隐患,并成立抢险队伍,全力做好抢险准备。五是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领导和干部包村组社区,都要下到第一线,协助乡镇做好防汛抢险工作,促进防、抢、撤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六是严明纪律确保落实。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在防汛重要汛情期间一律不放假,全力投入到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中。对乡镇(街道办)、社区和机关单位因没有及时撤离而造成人员死亡的,乡镇(街道办、社区)党委书记、乡镇长(主任)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一律就地撤职。与此同时,全县26名县级领导带领2400名包扶联村干部,驻守11个乡镇社区191个村,对防汛重点地段开展彻底排查,督促落实防抢撤措施,县委书记呼世杰,县长孟中华第一时间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顶风冒雨、靠前指挥,足迹遍布全县所有乡镇。各相关部门紧急行动,全力转移安置被困群众,加快恢复供电、供水、通讯等设施,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气象水利部门密切监视、研判雨情汛情变化,24小时不间断测算分析数据,发布天气、洪水预警和地质灾害信息,水文监测人
员日夜坚守库坝河流一线,随时反馈报告数据变化。一场上下齐心协力抗洪抢险与灾后重建的战役在龙乡大地全面“打响”。
7月22日,县城沮河迎来三次特大洪峰,黄陵县及时启动洪水Ⅲ黄色应急响应,按照应急撤离预案,将全县防洪重点区域划分为七个撤离区,每个撤离区由1-2名县级领导负责,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公安干警、相关部门和所在乡镇干部参与,连夜撤离沮河、葫芦河、洛河沿岸百米以内的8000余人,完成了黄陵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受灾人员大转移。与此同时,电力、通讯、供水部门全力抢修水毁设施,交通公路、公安交警及时疏导交通、合理布控、维持秩序、昼夜值守,确保了汛期全县群众财产安全。
灾情同样也牵动着省市、各级领导的心。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明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文采先后赶赴黄陵受灾一线,检查指导防汛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
灾情更考验着黄陵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意志和智慧。正是因为有了县委、县政府的果断决策和科学部署,正是因为有了全县领导干部和2400名党员干部坚持“宁听群众千遍骂声,不听群众一次哭声”理念,不分昼夜在11个乡镇(社区)开展拉网式巡查、排查,才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这道防线虽无形,但却足以抵御任何风雨,战胜任何困难,于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不断上演。
7月10日,68岁的黄陵县街道办西洼小区居民王红仙怎么也没想到,就在社区干部冒雨来劝导他们撤离后的10小时,她的五孔窑洞就塌了两孔。“多亏了人家社区的干部,要不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谈起暴雨来临时,一直不肯从家里撤离的王红仙内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7月25日特大暴雨突袭县城,3小时降雨量达到143.5毫米,沮河猛涨、多处山洪爆发,街道积水成河,县房管局干部王长新、缑根祥不顾个人安危全力保护单位财产。正是有了这些党员干部舍生忘死、勇斗洪魔,用血肉之躯筑起的坚固堤坝,一次又一次解救群众于危难之际,才赢得了全县防汛抢险的最后胜利。
在这场防汛抢险救灾战斗中,驻黄部队、武警官兵和全县31支抢险突击队铸就了防汛抢险的钢铁长城,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锋。7月22日下午,洪水淹没了店头镇环线厚子坪段。正在工地收拾东西的吕某父子被困在涵洞上,两人只能拽着野草在湍急的洪水中等待救援。县消防队武警官兵和矿山救护队员迎着湍流的洪水,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几次尝试,最终驾驶冲锋舟成功解救被洪水围困的吕某父子。
在家园被毁时,黄陵人民毫不畏惧,坚韧不拔,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发组织搭建便桥、抢修生产道路,奋力自救;积极搭建帐篷、投亲靠友,亲帮亲、邻帮邻,相互支持,共渡难关,为取得这次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样,黄陵人民及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纷纷为灾区奉献爱心,驻黄企业、民进陕西省委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黄陵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全县累计接收捐款1200余万元。来自四面八方的无私援助和全社会的鼎力支持,更加坚定了黄陵夺取防汛抢险救灾斗争的胜利的信心,为加快灾后重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保证。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虽然已经远去,但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些感人的瞬间。
这几天,黄陵县双龙镇峪村的赵虎将正忙着在自家院子里建新房。由于7月份的强降雨,赵虎将家原有三孔窑洞地基下沉,出现不同程度裂缝无法居住,一家三口只好住在亲戚家。经过全家商议后,决定重建新房。“现在已经把地基处理好了,这几天正加紧砌墙,要赶在上冻之前住进新房!”在政府和亲朋的帮助下,赵虎将准备新建两层6间的楼房。
在黄陵县,不仅赵虎将一家在暴雨中受损严重,而且全县各类设施在强降雨过程中也都遭受到了重创。据统计,7月份的强降雨导致黄陵受灾人口4387户14975人,窑洞(房屋)倒塌101孔、裂缝滑塌2404孔,院墙倒塌4200米,累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
为切实做好城乡居民倒塌损毁房屋重建工作,科学高效推进灾后重建进程,尽早妥善安置受灾群众,黄陵县抓住中省市支持灾后重建的重大机
遇,在编制完成《黄陵县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基础上,又启动实施了《黄陵县城乡居民倒塌损毁房屋重建实施方案》,按照“居住安全、设施完备、产业提升、生态改善”的目标,加快推进灾后重建,使基础设施水平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达到并超过灾前。组织相关人员逐村、逐户、逐房进行房屋受损认定,并实行谁核查、谁签字、谁负责,现场拍照,建档立卡,乡村(社区)公示,接受监督。由县民政、住建、国土组成联合检查组进行重点核查。经过核查确认,全县城乡居民住房倒损693户,其中房屋倒塌32户,严重损毁661户。
如何让这693户倒损房屋的群众渡过难关,保证在一年内的时间里完成房屋倒塌和严重损毁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尽早迁入新居,成为了黄陵县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黄陵县以统筹城乡总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局,坚持房屋重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移民搬迁相结合,与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结合,与包西铁路、包茂高速、210国道“三路”沿线环境整治相结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在资金补助方面,黄陵县根据693户群众房屋受灾情况,采取分级补助的办法,对因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除上级财政给每户补助2.25万元外,县财政再给每户补助7500元。经市县两级扶贫部门认定的低收入家庭每户再补助1万元。一般损坏房屋进行临时性加固,上级财政给每户补助750元,县财政每户补助250元。同时黄陵县严格要求各相关部门按照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各项规定,规范资金补助发放使用程序,严格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确保公平、公开、公正。
为了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工作,黄陵县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提出“打好灾后重建攻坚战,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全县大局稳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讲政治、讲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意义,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重建政策规定和各项工作要求,秉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为恢复重建的最终目标,下定决心,鼓足干劲,全力以赴,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三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目标。A⑧
新闻推荐
秸秆还田机正在候庄社区进行玉米秸秆还田作业今年是黄陵县实施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的开局之年,该县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并依托黄渠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县范围内特别是在主产玉米的川道地区大规模...
黄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陵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