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排头兵 孟中华
率先实现城乡统筹,是中央和省市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作为革命圣地延安的南大门和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黄陵必须以城乡统筹为主导战略,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充分盘活城市资产,着力构筑新型城乡格局,当好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排头兵。
一、拓展视野,深化认识,准确把握经营城市、统筹城乡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以开放的胸怀、开阔的视野、开拓的精神,把黄陵放在统筹城乡和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定位发展、谋划未来。
经营城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营城市是以城市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目标,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人力作用资本及相关延利资本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容量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的一种经济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个全新理念。目前,黄陵县城和店头、隆坊、田庄3个重点镇人口规模将近7万人,城镇功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统筹城乡战略的深入实施,人口等生产要素加速向城镇聚集,经营城市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经营城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统筹城乡发展是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条件,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黄陵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煤炭产值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90%以上,近几年通过大力发展苹果、旅游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产业比例不断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战略成效初显、潜力巨大。
经营城市是实现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转型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举措。黄陵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别是西部林业资源、塬区果业资源、黄帝旅游资源、佛教石窟资源得天独厚、前景广阔,随着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城乡格局从“彼此分割”向“共融共荣”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当前,黄陵正处于城乡一体的历史融合期、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期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攻坚期,实施经营城市、统筹城乡战略正当其时、势在必行,必须把经营城市作为实现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在全市统筹
城乡的征程上赢得先机、率先领跑。
二、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着力构建经营城市、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体系
要按照“做美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思路,加强总体谋划和规划统筹,切实找准城镇定位,突出城乡建设特色,科学构建新型城乡格局。
以现代新城为目标,拉大城市构架。县城按照“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炎黄子孙朝圣地”定位及“一城两区、人文园区、现代新城”思路,打造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特色旅游城市。梨园新区按照“一轴(梨园大道)一带(沮河风光带)一心(城市公园)三组团(东西及中心组团)三街区(风俗餐饮一条街、风情文化一条街、科技创意一条街)”串珠式空间结构布局,以“三横四纵”路网撑起新区骨架,把新中式风格和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形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力争2-3年初具雏形;老城区加快改造步伐,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密度,按照“只拆不建、只改不扩”原则,对保留的建筑实施仿古改造,加快沮河景观工程建设,年内贯通左岸,实施完成黄花沟休闲广场、桥山中心广场夜景亮化、站前路景观等工程,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富有黄帝文化内涵的人文园区。
以特色集镇为目标,重塑城镇风貌。省级重点镇店头镇按照“经济强镇、文化名镇、生态优镇、宜居城镇”定位,规划用3年时间,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四类项目,努力打造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循环经济样板镇、统筹城乡示范镇;市级重点镇隆坊镇按照“果业生产大镇、历史文化名镇、农副产品集散重镇、生态宜居小城镇”定位,县级重点镇田庄镇按照“苹果产业重镇、文化旅游名镇、生态宜居靓镇”定位,其他乡镇按照“一镇一景一业”思路,注重结合产业发展、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等因素,突出各自特色,找准城镇定位,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塑造不同的城镇风貌。
以多村整合为目标,建好农村社区。按照“规划引领、产业支撑、设施完善、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思路,大力推行“多村整合”模式,力争3年内建成田庄镇侯庄村、阿党镇太贤村、仓村乡南河寨村、双龙镇索罗湾村、桥山镇龙首村、隆坊镇上官村、店头镇腰坪村和白石村8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引领全县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
三、多措并举,广纳资金,着力拓展经营城市、统筹城乡的新型融资渠道
坚持用市场的眼光认识和审视城市,把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相结合,处理好政府“掌舵”和市场“划桨”之间的关系,做好经营城市这篇文章,使政府“不花一分钱”或“花较少的钱”,最大限度地借助外力推动城市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
以市场化运作为重点,盘活城市资产。按照“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思路,切实盘活土地、市政设施、广告标识等城市存量资产,形成增量资产,建立“第二财政”。在梨园新区建设中,对新区2400亩土地全部进行收储,除基础设施用地外,其余土地全部拍卖;对老城区拟在新区选址的单位土地和房产全部收回,不允许单位合作开发,主要用于增加绿地、广场、停车场,全部服从黄帝文化园区建设规划;对新老城区的公交站台、沿街灯箱和公交车、出租车等广告标识以及其它公共设施,采取出售冠名权、广告设置使用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借物生财、借景生财、借力生财。通过经营土地等有形资产,预计筹集资金30亿元;经营广告使用权等无形资产,预计筹集资金0.5亿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城市建设,投入后产生累加效应,预计撬动社会资本100亿元。
以开放性引资为重点,广纳各方资金。坚持以重点镇建设为抓手,牵动、吸纳和引导各种资金向城镇聚集。店头镇要不断创新完善地企共建模式,通过“地方出土地、企业出资金”和“企业建、政府管、群众用”等形式,加快与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合作共建的25亿元投资、20个项目进度,让企业投资成为经营城市、统筹城乡的强劲动力。隆坊镇和田庄镇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产权置换、以地引资、房产贷款等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参与保障性住房、小城镇开发等项目。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捆绑使用”原则,注重整合各级各类资金,最大化地吸纳社会资金,形成杠杆效应。如店头镇重点镇建设资金0.3亿元要撬动社会资本3-5亿元,隆坊镇0.2亿元要撬动社会资本1-1.5亿元,田庄镇0.1亿元要撬动社会资本0.3亿元。
以多元化投资为重点,拓展融资途径。借鉴国外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努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一是实行BT(建设—转让)模式。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引入社会资本进行专属
于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项目设施的有关权利按协议交回政府。如轩辕酒文化产业园配套的黄陵开元隧道工程,由投资方陕西鸿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建成后,交回政府所有;对黄陵新区建设中居于基础地位、急需先行建设的梨园大道、滨河大道、管廊工程等项目,所需资金预计达11亿元,在政府缺乏资金、难以实施的情况下,政府可授权由有实力的私人投资者或融资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即移交政府管理,由公众使用,政府根据协议,逐年向私人投资者或融资公司返还本金及利息。目前,项目合作已经达成意向,正在进一步研究和商洽协议细节。二是实行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政府通过契约授予项目公司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满时无偿移交给政府。如已经建成的城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0.61亿元,其中项目公司贷款0.31亿元,财政投资0.3亿元,由公司完成厂区建设、安装设备及管网铺设工程并通过收取费用营利,自主经营,分期还贷;正在招商的城区公墓建设项目,预计投资0.5亿元,政府可授予私人投资者10年专营权,由其出资建设给排水、门户区、管理区、停车场、殡葬服务区、墓穴、绿化美化等项目,建成后预计7年可收回投资。三是实行BOO(建设—拥有—经营)模式。项目公司根据政府赋予的特许权,建设和经营某项产业项目并拥有所有权,政府在需用时购买项目服务。如已经商定的黄陵县星级宾馆项目,预计投资0.67亿元,由私人公司投资建设、经营并拥有,政府在公务接待、召开会议时付给相应费用。另外,还可实行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LT(建设—租赁—移交);BOOST(建设—拥有—运营—补贴—移交)、BTO(建设—移交—运营)等模式。在黄帝文化产业园和黄陵新区建设中,要大胆探索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多种途径,灵活运用各种新型融资模式,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推动城市资产由政府“独家管理”、“无偿使用”向“借力开发”、“有偿使用”转变,努力办好政府“无力办而又急需办”和投资方“办得到而又有利益”的事,从而实现政府、公众、投资方的“共赢互利”。
四、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着力优化经营城市、统筹城乡的新型产业体系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依附的载体。要在实施“煤油化
工强县、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过程中,注重整合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融合”的良性发展之路。
鼎力打造新型工业园区,加快工业转型发展。按照“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大园区承载”和“煤炭主导、园区承载、化工提升、石油增效”思路,推进黄陵循环经济园区、上翟庄科技产业园区、轩辕酒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延长石油、长庆石油抓好上畛子区块原油开发,充分发挥4×98万吨煤焦化、60万吨高温煤焦油项目及玻璃微珠项目的效益和作用,加快循环经济园区38家入驻企业建设和轩辕酒园区文化展示馆、品酒村等项目进度,构筑以“三个园区”和上畛子原油开发带为依托,以煤炭、石油、白酒、玻璃微珠为“拳头”的“三园一带、四轮驱动”工业经济新格局,促进工业经济向煤能转化、深加工和高科技方向转型发展。
鼎力打造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按照“稳粮强果扩菜促畜、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思路,以稳定粮食生产、苹果提质增效、设施蔬菜建设、沼畜产业配套为重点,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围绕《黄陵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抓好荣华省级现代农业园、店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侯庄现代农业示范园、隆坊上官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阿党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园等7个项目建设,形成以苹果为主导,以粮食、蔬菜、沼畜为辅助,以现代农业园区为示范的“一主三辅、七区示范”特色农业新格局,促进农业经济向绿色生态、无公害和高产、优质、高效方向转型发展。
鼎力打造黄帝文化园区,提升旅游发展水平。按照“大景区、大旅游、大产业”思路,采取“全县按景区打造、县城和乡镇按景点管理”措施,大手笔推进黄帝文化园区建设,把整个县城24平方公里全部纳入园区规划,抓好陵东片区、东湾片区、西部门户区、游客服务中心、黄帝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抓紧搬迁拆除汽车修理厂、大型广告牌、糠醛厂片区房屋等设施,实现“景区建设”与“县城改造”的紧密结合。以黄帝文化为龙头,深入挖掘祭祀文化、仰韶文化、先秦文化、养生文化、黄老文化、佛教文化、风水文化、姓氏文化、农耕文化、黄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民化、轩辕酒文化,以及具有黄陵民间特色的剪纸、面花、抬鼓、霸王鞭等非物质文化。加快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紫娥寺景区
和万安禅院二期工程等连线景点建设进度,形成“一园五区两线”旅游产业新格局,促进旅游经济向文化承载、品牌化和吃住行、游购娱综合配套方向转型发展。
五、政策主导,民生优先,着力完善经营城市、统筹城乡的新型城乡形态
要健全完善城乡统筹配套的政策体系,均衡配置城乡公共资源,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构建起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形态。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主导,促进人口向城镇聚集。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既可以让他们带着这些权利进城,也可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自主流转或处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条件,让更多有条件的农民转移就业并有序搬进城镇居住,享受城里人的生活。通过3-5年努力,打造以县城为核心、重点镇为副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半小时生产生活圈”,增强城镇的聚集效应,县城、重点镇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65%。
以完善社保体系为主导,促进财力向民生聚集。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把通过经营城市节约出的财政资金,更多地向民生方面倾斜。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行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合作医疗、大病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教育“两免一补”、药品“三统一”等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顺应现代化趋势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工作,促进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以推动内生增长为主导,促进项目向高端聚集。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内生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的核心,大力实施科技含量高、质量标准高、综合效益高和低污染、低消耗、低代价的高端项目,走循环、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要统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陕煤焦化4×100万吨焦化、甲醇驰放气、100万吨粉煤灰水泥厂等产业项目,黄店引线、高铁引线、店头腰杨路等道路项目,煤矸石电厂330KV变电站、35KV康崖底输变电、35KV龙首输变电等电力项目,梨园新区水源及供水系统、沮河堤防、县城供水设施改造等水利项目,南沟门水库移民搬迁和白石、寺湾、七丰七组移民搬迁等搬迁安置项目,经济适用房二期、梨园新区保障性住房三期、县城仁和苑小区等住房项目,气化店头、气化隆坊等天然气项目,确保37个续建、63个新开工、27个前期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承载、支撑和拉动作用,把蕴藏在城乡的巨大内需潜力激活和释放出来,不断增强城乡统筹发展的内生动力。(作者系中共黄陵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新闻推荐
一、项目名称:黄陵县店头信用社营业大厅工程二、建设招标单位:黄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三、项目概况:该工程建设内容为:新建营业大厅一座,框架结构、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为944.52平方米;概算总投资为192...
黄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黄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