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 周万里:大棚里种出幸福生活

延安日报 2019-03-27 11:33 大字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走进甘泉县美水街道办安家坪村,一座座白色的大棚在暖阳下熠熠生辉,棚内各种蔬菜鲜嫩水灵,生机盎然。在村民周万里的大棚里,一株株二代冬枣苗木整齐排列,长势喜人。

在甘泉县,周万里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种植大棚蔬菜不仅让他发了家,还让当地人在冬春季吃上了新鲜蔬菜。

1999年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周万里的山地全部退了耕,手里的退耕钱可勉强糊口,但是供孩子念书以及供养未成年的弟弟就有些捉襟见肘。正当他发愁时,政府从山东请来了蔬菜技术员,教大家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新技术带来新希望,周万里从此开启了他的大棚事业征程。

“那时大棚蔬菜刚引进,听说冬春季也能供应蔬菜,这个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我一定要学会技术。”第一棚,周万里试种了黄瓜,虽然成活率不太高,但总体收入还是不错的。

周万里虽然是个农民,但有着睿智的决断和长远的眼光。2003年,在政府的带动下,他积极响应号召,将自己的土大棚更新成了温室大棚,并且经常围着技术员学习讨教种植技术。很快,他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

“跟着市场转,巧打时间差,错季种蔬菜。”这是周万里总结的大棚蔬菜种植经验。比如黄瓜7月中旬种,就能赶在10月末上市;西红柿11月种,能赶在来年1月中旬上市,利用时间差不仅菜能卖个好价钱,还满足了全县人民四季对新鲜蔬菜的需求。

“种得好是技术,卖得好是艺术。”这是周万里常说的一句话。他灵活把握蔬菜的种植时间和产品的上市时间,避免同类蔬菜大面积种植、大批量上市,以确保各类蔬菜季节均衡、价格合理。每年下来,周万里大棚年纯收入可达10余万元。

周万里善于学习也善于总结,他为新大棚的菜农免费提供技术,并毫无保留地把经验分享给菜农,在他的带动下,村里130户村民种上了大棚蔬菜,目前全村发展大棚168棚,村民的“钱袋子”也渐渐鼓起来了。

“万里带着我们一起种大棚菜,有了产业、有了收入,脱贫致富道路上我们也走在前面了。”60岁的村民杨建幸高兴地说。

付出终有回报,周万里的带头帮扶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16年冬季他被美水街道办推选为政协甘泉县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2017年,在甘泉县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他投资了27.6万元,建成长97米、宽16米的二代冬枣大棚,同时更新设备,适时灌溉用水、农具使用、全程农业技术指导、田间看护等一应俱全。若管护良好,预计2020年全面挂果,每亩预计收入8万元至10万元,每棚预计收入20余万元,这香甜可口的冬枣将成为周万里新的致富宝藏。

新闻推荐

多彩民俗迎元宵 九曲阵中祈福运

●现场所有人都在篝火前祈福祈愿。?●凤凰广场赶毛驴表演,欢欢喜喜闹新春。本报记者祁小军摄影报道正月,是个热闹、...

甘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