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强: 供娃娃们念大学就是我脱贫的动力

延安日报 2018-12-26 11:51 大字

本报记者 王爱荣 通讯员 范筱霞

“人人都说,世界上没有穷人,只有懒人。我还年轻,又有如今好政策的帮扶,我一定要供娃娃们上大学,让他们将来都有出息。”

今天的李喜强是甘泉县桥镇乡刘老庄村的励志妈妈,也是一位致富能手,从2016年之前全家收入不足1万元到如今的年突破8万元,她靠勤劳的双手和一定要供孩子们上大学的坚定信念,建立起产业,掌握了致富的技能。

李喜强今年45岁,丈夫在11年前去世,她一人扛起肩上的重担,种玉米、打零工,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地生活。

2013年,大女儿考上三本院校,每年1万多元的报名费让孩子对大学校园望而却步,李喜强却坚持即使砸锅卖铁也得让孩子念大学,于是,她四处借钱终于凑够了大女儿的学费。与此同时,两个上高中的孩子也要兼顾,李喜强身上的担子更重了,2016年她家被识别为贫困户。

家里的转机也是在2016年,为了让贫困户们建立自己的产业,村党支部协调县上为村里建大棚,李喜强积极争取了一棚。

“那时候娃娃们都小,家里事情多,出去打工时不时就要请假,人家都不愿意雇我。还好2016年政府支持村上给我们建产业,让我既能有个活计,还能兼顾家里。”

最初,不懂大棚种植技术也困扰着李喜强,但是她勤劳好学。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她请技术员、带她观摩学习,县上、村上组织的培训她也一期不落,还常常主动请教村上大棚种植好的村民。经过这两年的学习和种植经验的积累,李喜强的大棚蔬菜喜获丰收,去年一棚收入达到了2万余元。

李喜强告诉记者,最让她高兴的是,她的大女儿去年已经大学毕业了,在市里一家公司做会计,每月能挣3000元左右,孩子不仅争气还给弟弟妹妹经常打生活费,成了她坚实的臂膀。

另外,她今年预计大棚收入2万元,退耕还林款能领26640元,在村上的公益性岗位工资一年7200元,再加上大女儿的收入以及农闲之余的打工收入,家庭年收入预计能突破8万元,今年年底就可以脱贫。

“现在我家二女儿也考上了大学,小儿子还在念高中,学习成绩还行,在政府、包扶工作队、第一书记这么多人的帮助下,我自己也能自立了。接下来,我希望老二老三都能珍惜现在的好政策和好时代,找份好的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李喜强笑着说道。

新闻推荐

脱贫攻坚 扶贫扶志扶智在行动 “看看人家的农家乐!” 考察归来 村民先改厕所

张家沟村的农家乐基础设施在逐步提高马健与村民拉家常饭店客房部经理刘东为经营农家饭的村民做培训11月12日,一场别具一格...

甘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