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县:小杂粮种植拓宽农民致富路 本报记者 李星棋 通讯员 白延香

延安日报 2018-06-29 18:30 大字

仲夏时节,中午时分,甘泉县石门镇许寨村村民张大亮顾不上休息,仍然在自己的40亩豆田里忙碌着。2017年,在种植小杂粮尝到甜头后,今年他又租赁承包了70多亩耕地。除了种40亩豆子,他还种了10多亩谷子及其他小杂粮。

张大亮家中共有三口人,儿子在外面上学,家里就他和妻子两个人。“去年,我种了30亩双青豆,只投资了1400元,就收入了3.8万元。”张大亮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种出的豆子都卖给了八千里豆腐干有限责任公司,还有优惠政策,一过秤就给钱。

在农业生产和脱贫攻坚中,甘泉县结合土地气候优势,以大户引领、基地建设引导、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大力种植小杂粮,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而张大亮一家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据介绍,许寨村大部分是坡地,前些年主要种玉米,只是少量种小杂粮。从去年开始,县上的豆腐干厂大量收购双青豆,在大户张大亮的带动下,全村种了400多亩双青豆,经济效益比种玉米好得多。“种玉米一亩需要300元到400元的成本,而一亩豆子只需要100元成本。大家一算账,都觉得种植豆子要比种玉米划算得多。”艾成双说,今年该村大力发展小杂粮,种植上千亩豆子、400多亩谷子,通过村委会支持,许寨村逐渐以种植小杂粮为主导产业,带动全村发展。

近年来,甘泉县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加快发展上台阶”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小杂粮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制订了一系列鼓励群众种植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的扶持鼓励措施,所有政策一律向贫困户倾斜。在年初的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上,县上对张大亮等一批种植结构调整的大户和产业种植户进行了表彰奖励。此外,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按照全县粮食生产的总体部署,抽调科技人员在石门镇魏家沟村租地100亩,与市农科所协作,以大豆、谷子等7个课题组,开展52项各类实验研究,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巡回培训,加强科技推广转化,提高农民种植水平。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白虎林向记者介绍,2017年在粮食供给侧结构调整中,县上主抓小杂粮新品种集中试验,建成一个百亩以上小杂粮试验基地,为全县小杂粮种植遴选出优质、高产、高效的优良品种奠定基础。按照“少而精,亮点突出”的思路,县上还建成27个集中连片百亩以上双青豆、谷子示范基地,种植面积6100亩。另外,加大了以谷子全膜精量播种和地膜大豆种植为重点的新型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建成6个谷子全膜精量播种示范点,3个地膜大豆示范点,目前作物长势喜人。

在抓好发展小杂粮种植产业的同时,甘泉县开始谋划小杂粮的精深加工等工作,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通过选商引资、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措施,提升全县农产品加工业水平,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今年以来,全县新增2家涉农企业、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家庭农场,助力脱贫攻坚。

新闻推荐

医院利用公益活动进行虚假商业宣传 律师:该行为已构成侵权

本报讯(记者郑鹏)原本是公益组织策划举行的一场公益活动,延安俪人医院却在医院的网页上宣传该活动是由自己主导参与的。时任...

甘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