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再访白鹿寺千年银杏

延安日报 2017-12-16 12:45 大字

李全文

我们到树下,才发现我们的渺小。我们按下快门,才发现我们带不走岁月。我们再次走近,才发现生命如此蓬勃而生生不息。

这棵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银杏树,它到达这里,就停止寻找,将生命壮美的乐章交付给美水的故乡,这种依恋,使甘泉有了一种托举的沉淀,让我们开始漫长的追溯。

周日,天空刚刚好,阳光刚刚好,我们几个心灵刚刚好。洛河是安静的,没有了夏日的喧闹,但两岸的玉米叶子被深秋簇拥着,行走在空阔的北方。我们走近这株千年银杏,像从苍茫人间走进时光的隧道,被吸引,被召唤,被一种磁场所左右。人非常多,脸上的风尘遮不住兴奋,孩子与老人在树下相偎,男人与女人在树下相牵,河南,山东,北京的游客睁大好奇的眼睛,一位老外突然喊出了:“verygood!”把我吓了一跳。

这座寺院兴盛于唐,与寺院东侧这棵银杏共同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树龄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陕西省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银杏树高23米,树围6.25米,五人不能合抱。虽已逾千年,这棵银杏树却依然苍劲挺拔,枝叶茂盛,见证着白鹿古寺的千年沧桑。

白鹿寺又名白鹿禅院、众宝寺,位于甘泉县高哨乡寺沟村东的白鹿塬上,距县城15公里。寺院南靠山,北临洛河。清嘉庆本《延安府志》记载:“白鹿寺,唐大历年建,后晋天福年间重修。殿宇宏伟,丛林极盛。历代宋、元、明皆有增修。寺内有白牡丹、银杏,相传唐时遗种,移植即枯。”

白鹿寺院占地2.4万平方米,原有正殿6间、厢房18间,千百年以来,这里香火不断,直到文革时,寺内各类建筑、雕像才被毁坏,成为现在的废墟和瓦砾。上世纪80年代初,在寺院内的一座枯井中,曾发现了许多珍贵石刻,均由县博物馆收藏。寺内现存三世佛、菩萨、天王、力士、罗汉造像和石狮、石塔、石鼓、石碑等遗物。造像衣着简单,通肩袈裟,多似毡服,有党项族造像风格,是研究西夏佛教造像艺术的珍贵文物。

虽然到了深秋,但银杏叶还以绿为主色调,偶尔有几片黄透的叶子掉下来,像提前到达的书信,让我们反复去读,去猜测。多少年了,树荫越来越茂盛,枝条参差,旺盛的生命力令人赞叹。秋风吹拂,两片叶子会相互击中,从头顶发出天籁之音。它们在私语,这是一个千古的秘密。

朋友来甘泉,我一般推荐去白鹿寺,觉得这里有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对于甘泉,它的讲述是真诚的和伟大的,它说服了每一颗来过的心灵。

我们围着树转圈,像行走在朝圣路上,我们不时抬头,用仰视接住自上而下的抚摸,是的,我们来了,就是幸福的。我拍了几张照片发给远方的朋友,她们啧啧,他们慕羡,我满足了内心的虚荣,估计她们和他们今夜会失眠,为这样一棵树。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该谢绝唐朝的挽留了,我们在走出寺门的一刹不由得回头,银杏依然,寺依然,天空几朵祥云聚拢过来,替我们守候那金色的高地。

再见了银杏树,再见了白鹿寺,这么美好的一天,会让今天的记忆芳菲,也会让明天的脚步轻松,我们放下了一些,又带走了一些,这比秋天还丰盈的收获。

新闻推荐

贫困户老朱的幸福事 本报记者 高瑞 通讯员 王兴

甘泉县桥镇乡刘老庄村的贫困户朱来罗在自家香菇棚里忙得不亦乐乎。当记者问到香菇收入怎么样时,老朱笑得合不拢嘴说,“这一茬我就赚了6000多元呢!”老朱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前年他因为突发脑梗做了...

甘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