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精准帮扶让寺沟村大变样 通讯员白延香本报记者李星棋南江远 实习生田亭亭

延安日报 2015-08-11 22:17 大字

●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

●村里新建的蔬菜大棚

●快乐玩耍的孩子们

走进甘泉县城关镇寺沟村,农家院落干净整洁,广场的健身器材上,有老人和小孩子在晒着太阳玩耍,田间大棚里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 到我家

过去的寺沟村是有名的后进村,村民年均收入仅为4400元。村上的通村道路也是泥土路,村民出行经常受阻。县委书记苏醒仁在调研后,将该村作为包扶对象,并明确提出首件大事就是要解决群众的出行问题。

2012年,县上协调资金50余万元,对该村1.2公里道路进行了沙石化,路面由原

来1.5米拓宽到3米。同时,栽植了金丝柳、油松等树木绿化、美化村庄环境,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出行。

“我们村原来是泥土路,坑坑洼洼的,下雨天根本没办法走。现在好了,村前村后水泥路修得平平的,太阳能路灯照得亮亮的。”寺沟村民庄亮高兴地说。

道路问题解决了,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致富成了关键。

为了切实帮助寺沟村群众脱贫致富,县里积极协调省市项目资金40余万元,帮助该村改建蔬菜大棚20座。

村民胡占元是大棚蔬菜的种植老户,这些年他一直种大棚,虽然管理技术在村上是“一把手”,但一年下来两棚辣子的收入最多也不过3万元。“主要原因是大棚是多年前修的,现在条件跟不上了。”胡占元告诉记者,改建后的两个大棚一年就挣了5万元。

村民高林毕业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看到村里的变

化,他回乡创业,在大棚里种植香菇。

由于在学校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和技术,并通过包扶单位争取到了3万元启动资金,高林在村上新建的大棚里成功种植了香菇,当年就获利8万元。高林兴奋地说:“我原本打算在外地创业,但村里的变化让我振奋,修道路、建大棚、添置健身器材、新建党员活动室、绿化美化了环境……包村单位倾力帮扶,为我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如今的寺沟村,户户都有支柱产业,人均纯收入已增加到8000余元,村民们的日子红红火火。

新闻推荐

借款多年未偿还兄弟反目上公堂

本报讯(通讯员延翠翠记者董新银)只因好心借款帮困,却遭多年欠款不还,男子无奈之下将自己的表兄弟告上了法庭。近日,甘泉县法院下寺湾法庭公开审理了这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2009年7月21日,被告王泉因资...

甘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