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泉县全力推广海城模式为农业产业壮大注入发展活力

延安日报 2010-12-20 13:57 大字

本报讯(李全文曹圆宇)家住甘泉县桥镇乡刘老庄的农民王文荣,种50米的标准大棚,采用海城模式配方施肥,从2009年到2010年,产量为15800斤,收入20500元,纯收入16535元。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大棚菜种的最好的时候纯收入也不足万元,现在采用海城模式配方施肥后,投入比以前能高一点,但产量却高出了好几倍,农药、化肥等使用量也大幅度降低,产品质量品质都提高了不少,很受客商欢迎。近年来,甘泉县委、县政府坚持“菜畜富民”和“建设农业产业大县”的工作思路,全县蔬菜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有效地实现了从“菜篮子”到“钱袋子”、从“传统型”到“科技型”的迅速转变。

该县为了加快大棚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大棚蔬菜生产效益,先后组织有关领导干部赴辽宁海城、山东寿光等地学习参观先进蔬菜生产经验,经过调研分析,决定推广应用

配方施肥技术(即辽宁海城配方施肥模式),加大农家肥及氮、磷、钾与微量元素的投入,增加保温增温设施,配套各项实用技术。该县县委书记刘志坚、县长任小林按照“一线抓落实”的工作要求,经常到田间地头,进村入户,调研座谈,给力海城模式推广。经过2007年、2008年在各乡镇推广示范,2009年得到大面积推广,其产量、品质、效益明显提升,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全县在2007年共推广配方施肥示范棚68棚,2008年推广配方施肥示范棚298棚的基础上,2009年,得到突破性发展,推广应用配方施肥示范棚1956

棚,分布8个乡镇,所有蔬菜专业村,其中财政扶持238棚,非财政扶持1318棚。

通过连续几年的推广实施,其技术不断丰富和完善。配方施肥并非单一技术,而是多项技术综合配套实施,其重点是农家肥与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合理配备,配套以棚型改良技术、保温增温技术、嫁接育苗技术、病虫害综防技术和机械作业技术。新建棚配方施肥标准,按照品种、农家肥施入量、化肥施入量等均衡科学运用;棚型改良技术,按照改良Ⅲ型棚标准建造,温室脊高3.8—4.0米,跨度7.7—8.0米,

采光角度不低于29度,墙体厚4-6米,后坡面角度达40—45度,提高保温采光性能。保温增温技术,采用加厚草帘覆盖,草帘厚度达5厘米以上,1.2米宽重量达100斤以上。每棚安装火炉2副可随时加温,保证冬季不发生冻害和低温危害。嫁接育苗技术,选用国内外优良的品种,采取嫁接育苗方法,增强蔬菜作物的抗病性、耐寒性,减轻连作重茬障碍,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提倡工厂化育苗,即采取穴盘或营养钵统一集中育苗。已推广普及的有嫁接黄瓜、嫁接西瓜、嫁接茄子、嫁接辣椒。(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突出文化传承教育课堂彰显干部教育培训特色

李全文曹圆宇—素有“美水之乡”称誉的甘泉县,是圣地延安的南大门,区位优势独特,资源丰富,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这与多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密不可分。近年来,该县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

甘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