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致富经” 争过好日子 富县如火如荼开展春季农业生产

西北信息报 2022-03-09 00:59 大字

“老头子出去给人剪果树了,就剩这3亩地,我一个人慢慢剪,就当是收个尾了。”鲁晓慧说。

2月28日,富县羊泉塬上日头正高,寒风裹挟着黄土掠过马路,最终随着疾驰而过的车辆消失在远方。路旁果园内,每隔几百米远就有三三两两的人踩着梯子在果树枝头忙碌,太奇村村民鲁晓慧也是其中的一员。

相比于她一个人打理果园,在距她家不远的一处,气氛就热闹得多。6个人有说有笑,手上却不停歇,交错的枝杈在他们的手中迅速变得井井有条。村民张银宝说,加上此处的3亩果园,他家共有10亩地,雇佣的这4个劳力都是剪树的好手,他和妻子就跟在后面刮刮树干腐烂、给锯口上药,要轻松很多。

在缑家湾村,村民田延虎一手持锯、一手拿剪,手不扶梯便轻松攀上了树梢,这和他56岁的年龄似乎有些不匹配。

“古话常说,熟能生巧,我干果园也干了30多年,这点技术还是有的。”田延虎哈哈一笑,“现在儿子结了婚,还有女儿在上学,将来她愿意考研、读博士我都会供她,有了这念想干活就不觉得累了。”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富县开始因地制宜大力推广苹果种植,短短几年间就带动发展了成千上万的家庭发展苹果产业,当年的“万元户”更是屡见不鲜,如今苹果早已成为了富县当地主导产业,随着“两县两区”的成功创建,富县苹果也走向了更远的地方。

在富县茶坊街道黄甫店村,连片的大棚整齐地“码”在黄土地上,半透明的篷布在日光下熠熠生辉,篷布里是茁壮生长的草莓、小瓜、吊西瓜、大棚蔬菜……

“我们村共有大棚120座,有45座‘95式’标准棚是去年新建的,主要以果棚为主,种植户目前有20多户,这些瓜果蔬菜除了供应富县当地商超,还会销往延安、洛川等地。”黄甫店村包村干部琚龙说。

在村民石春梅的大棚里,一颗颗鲜红的草莓点缀在绿叶间,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石春梅正忙着采摘草莓、剔除烂叶,这9棚草莓是她们一家致富的希望。每天早上天还没亮,石春梅的丈夫就要开始一天的送货工作,大到连锁超市小到菜场零售,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仅仅是送货就需要耗费他大半天的功夫。

“这一个大棚每年毛收入在3到4万元,去掉买苗、雇工、承包费等,收益还不错,只要好好管理,将来的日子还是很有盼头的。”石春梅边摘着草莓边笑着说到。

3月2日艳阳高照,张家湾镇川庄村人声鼎沸,这里正在举行第二届品米大会,一字长桌上摆放着十多种生、熟大米,村民刘智福一边品尝着“稻花香2号”一边说:“我听旁人说,这次的活动就是让大家来尝尝,选出最好吃、最高产、最好卖的品种,这对我们农民来说可是大好事。”

2016年,川庄村乘着稻田恢复项目的东风,开始大力发展水稻产业,价格最高的时候可以卖到4元/斤,不仅鼓了群众“钱袋子”,也让水稻成为了当地主导产业。为了使自产水稻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张家湾镇政府通过组织品米大会,邀请专家和群众,选出最优品种进行试种推广,如今已是第二届了。

“随着气温升高,我们的水稻育秧工作也即将开始,能否提前选出好种子,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收入。”张家湾镇镇长曹延河说,“水稻种植已是我们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通过这次活动,一来是增强群众信心和品牌意识,也是为春耕吹响了号角。”

人勤春来早,盼得日子好。富县作为农业大县,除了苹果这项主导产业,还有水稻、烤烟、中蜂、红薯、雪桃、黑花生、大闸蟹、湖羊养殖等特色产业。富县始终聚焦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努力打造现代化农业样板。鄜州大地的儿女们也一直秉着勤劳勇敢、艰苦朴实的作风,正如火如荼地做着春耕备耕的准备,惊蛰一声雷,他们纷纷撸起袖子,争相在这片黄土地上书写出自己的致富经。通讯员 吴龙迪

新闻推荐

逐绿奋进立潮头 富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远眺富县县城通讯员吴龙迪记者樊小帅城市之美,美在生态。早春时节,站在东山俯瞰富县县城,洛河碧水蜿蜒,到处郁郁葱葱。人们呼...

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