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饱”丰足 甜蜜在望
本报记者 程立忠 通讯员 成益民 吴龙迪
“冬季气温过低,花草枯萎没有蜜源,蜜蜂能不能顺利越冬,全看预防措施做得好不好,这也决定着来年的蜂蜜收成。”富县茶坊街道茶坊社区小泉坡组的蜂农张红艳,对于中蜂越冬有不少心得。
1月3日,在小泉坡组的山洼里,远远就能看到蜂场内的情景。每个蜂箱上都裹着厚厚的棉被,张红艳把它们都摆在朝阳的位置,在每个蜂箱顶部放置一块倾斜的瓷片。张红艳告诉记者,这样做可以提升蜂箱温度,有助于雨雪滑落,防止蜂箱进水受潮。
“我采购了一批保温板放在蜂箱内壁,再包上棉被,太阳一晒就像是开了暖气,这样的过冬方式可以说是很奢华了。”张红艳笑着说。
解决了“温”的问题,还要解决“饱”的问题。寒冬时节没有蜜源,蜂群就容易在越冬期间饿死。如何解决“口粮”问题,张红艳也有小妙招。
“咱们在摇蜜的时候就要把‘粮食’留下,每一箱留四到五斤蜂蜜。入冬之前,按照一半稀释后的白糖加一半蜂糖的比例补充‘口粮’,保证这个冬天蜜蜂有‘粮食’吃,这样才能安全过冬。”张红艳说。
像张红艳这样在蜂箱内外做好保暖防寒措施,让蜂群吃上“可口饭菜”的农户在富县还有很多。“一箱蜂一年可以收入1800元,养殖20~30箱,一年可以收入3万至5万多元,是个富民的好产业。”富县养蜂“土专家”何正荣深切体会到中蜂养殖的好处。
近年来,富县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加大中蜂养殖产业投入力度,将中蜂养殖确定为川道的特色产业。该县通过党建引领、政府带动的形式,初步形成“协会+合作社+蜂农”的发展模式。每年县政府列支200余万元,推进中蜂产业发展。为提高蜂农养蜂技术水平,该县邀请国家蜂产业协会专家教授对蜂农进行统一培训,并聘请了4位当地有经验的养蜂“土专家”,深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养蜂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户家中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养蜂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富县现有57万亩苹果,31.5万亩挂果,苹果授粉需求较大。发展中蜂养殖培育了川道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升了全县31.5万亩苹果授粉率,提高苹果亩产量,促进塬区果农持续增产增收,开创了林畜、果畜结合与川道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富县的直罗、张村驿、张家湾等镇中蜂养殖产业大力发展。截至目前,富县共发展中蜂5万箱,中蜂养殖户1202户;中蜂养殖合作社遍布全县12个乡镇(街道);还建成了产能200吨的蜂蜜加工厂,并成功注册“鄜州蜂蜜”公用品牌,2020年蜂蜜年产值800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雷)6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富县公路管理段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铜川照金参观学习,开展支部主...
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