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没有完成时 帮扶永远在路上 富县羌村第一书记任明明的扶贫故事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羌村时,任明明像往常一样,快速起床、洗漱完毕,便带着随身携带的贫困户资料包进村入户走访,开始了一天繁忙而有序的驻村扶贫工……这样的日子,他已经过了5年多。
任明明是延安富县羌村第一书记,2014年,25岁的任明明刚刚大学毕业,一床被子一张床,一件外套一个包,开启了他在羌村的驻村帮扶之路。自此以后,帮扶,就成了他的事业。
当年一到村上,他主动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仅一周时间便走遍了全村7个村民小组,详细掌握了66户193名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通过大量走访调研,任明明陷入了深思:扶贫工作怎样入手?群众怎么脱贫?将来如何发展?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让他感到压力山大。他白天遍访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在村办公室学政策、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制定工作方案。
要实现精准脱贫,完善基础设施是关键。当他看到村子井水量不足,群众吃水困难,他与水利等相关部门协调,为桐家咀小组新建了30方蓄水池一座,为油坊塬小组新打机井一口铺设了管网。2018年夏天,李家塬和柏树塬小组生产路水毁严重,给村民生产出行及农产品运输带来阻碍,他又各方协调筹措资金,及时修护生产路。为了保证质量,他一有空就跑去看进度,被晒得脱了一层皮。
脱贫不仅要“输血”,还要“造血”。抓住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就等于牵住脱贫攻坚的“牛鼻子”。2015年,当得知贫困户田成梅有发展林下养鸡的愿望,他帮助联系了400只鸡苗。
鸡出栏了,没有销路,老田急得团团转。他和镇政府同事帮老田在县城最热闹的富瑞步行街做宣传推广,并利用QQ及微信朋友圈售卖。仅养殖土鸡,老田当年就收入了5万余元,不仅脱了贫,还成了脱贫示范户。现在,老田扩大规模,还养了200多只羊,贫困户的帽子与老田彻底绝缘了。目前,全村养殖户达到16户。
如今的羌村,成为了以塬面发展苹果、川道发展养殖为主导的产业大村。因为苹果和农畜产品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任明明寻思,一定要让村里的招牌产品卖得出,卖好价。他多次组织村里的村民参加县上的电商培训,通过开手机微店、淘宝店解决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
76岁的刘元明靠低保生活,移民搬迁进县城分到了50平方的安置房。钥匙拿到了,刘元明却因为买不起家具犯了难。任明明得知后,便自掏腰包为老刘购置了一套二手家具,还帮老刘一件件搬到新房里。后来,老刘执意要送给他一篮自家产的土鸡蛋,他不好拒绝,便悄悄将鸡蛋钱留在了沙发上。
尽管走完7个村民小组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但5年下来,羌村每一家人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贫困户刘春合有耳聋残疾,他联系残联,为其申请领取了助听器;马金喜家中有老人和小孩,打工脱不开身,他给马金喜争取了一份公益性岗位;张红卫、王前进想养蜂,他帮联系免费蜂箱……
“任书记,吃了没,来我家坐坐……”在村民眼里,他早已成了羌村人。只要有空,他都会和乡亲们拉家常。只要村民遇到难事,他总是会帮他们出谋划策。
“驻村没有完成时,帮扶永远在路上。人一生干好一件事情就很成功了。而我这一件事,就是继续带领羌村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接下来的5年,乡村振兴、民俗文化、新型产业……”任明明在他驻村后的第6个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本报记者 张宏科 通讯员 刘黎明
新闻推荐
近日,富县供电分公司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抗疫情爱心捐赠担使命”捐款活动。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捐款,广大党员和职工积极...
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