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示范户孔富强的逆袭之路 通讯员 张伟莉 本报记者 朱佳雨
●孔富强在自家果园里忙活
“过日子,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孔富强笑着说,“以前的苦日子总算熬完了,现在果园一年下来就能收入4万元。”
30岁出头的孔富强曾经是富县钳二便民服务中心良村的贫困户,但他靠着勤劳的双手,精打细算,苦心经营,成为了脱贫示范户。
自立自强 靠双手摘掉“穷帽”
由于缺资金和技术,自家果园收入一直不好,加之父亲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一家5口人的生活捉襟见肘。2014年,孔富强被纳入贫困户行列,是村上的低保户。
被列入扶贫对象后,村干部帮孔富强的父亲安排了在村上打扫卫生的活,每年收入5000余元。还为其一家人协调危房改造优惠政策新盖了大房子。
记者走进孔富强的家中看到,干净整齐的院落,明亮舒适的房屋,一家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我年龄大了,给娃帮不上啥忙,但是也不能拖累娃,能多干一点是一点。有了一份差事,活不重,还在家门口,真是太好了。”孔富强的父亲提起自己的工作感激地说道。从此,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在良村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老人忙碌的身影。
在自家的房前,孔富强的妻子边洗衣服边说:“我爸年龄大了,一辈子没住过大房子,在大家的帮助下,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了。”
“坐等政府的帮扶也不是办法,得靠自己努力脱贫!”在孔富强看来,虽然有了政策的扶持,但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早日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主动脱贫。
孔富强在农闲时就去给村上的红白喜事做饭,一年到头从不停歇,但为了每年能额外收入一两万元,再苦再累也值得!
孔富强深知,种苹果才是他发家致富的门路。管理技术的欠缺,一直是他的心病。为了能够快速熟练地掌握种植技术,村上组织的技术培训他每次都参加。通过提高了疏花疏果、套袋等技术水平,孔富强2016年一下子收入就3万多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政策扶持 创业路上敢干敢拼
“政府每年给我免费发放化肥、果袋等农用物资,让陕西省了一大笔开销。”孔富强说。
此外,因为今年苹果受冻,大大影响了产量。钳二政府鼓励村民采取“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避免贫困户的收入出现空档期。在富县绿康蛋鸡养殖家庭农场内养殖了200只肉兔,采取“政府出资、合作社代养、贫困户收益”的模式,为贫困户实施产业扶持,到了年底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红。
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政府采取这种‘长短结合\’的模式,贫困户零投资、零风险,等到年底分红就行,但是孔富强经常都会来看看肉兔的生长情况,还会时不时地向我请教一些养殖技术,确实是个勤快娃。”
孔富强的两个孩子上学也不用自己花一分钱,享受的“两免一补”政策给他减轻了很大的负担。想起曾经破旧的小屋,捉襟见肘的日子,孔富强由衷地说道,“现在妻子也不用跟我一起受苦了,闲暇时可以去跟村上的年轻人一起跳跳广场舞,再也不用因为柴米油盐的事情跟我一起犯愁了,真是感觉现在很幸福。”
“孔富强这个人很勤快,做事又踏实肯干,对种植果树也非常用心,经常早出晚归。虽然今年苹果受冻比较严重,但是孔富强的5亩果园套了4万多袋。按照去年的行情,预计今年他家的苹果纯收入应该能达到4万元以上。”良村第一书记刘立说。
“现在政策这么好,不能总是等着别人帮助,我自己要争气,脱贫致富,还是要自立自强,别人给得再多,还是没有靠自己双手来的踏实。只要勤快,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孔富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今年暑假期间,组建了四支“精准资助基层行”慰问队伍,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以“建档立卡贫困生家庭”为...
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