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张文妮的一天
走访村民结束时,门口的灯笼也已经点亮,张文妮还要赶往位于十公里以外的宿舍。初来驻村时,从安全角度考虑,镇上特地在政府办公楼给张文妮安排了宿舍,现在张文妮每天都要搭便车往返两地。
本报记者 赵晨摄影报道
26岁的张文妮原本是延安市城管局的一名普通年轻干部。去年7月,陕西省对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一些村“软、散、乱、穷”等突出问题,张文妮被选派为第一书记到富县张村驿镇榆树村任职。日前,记者专程前往榆树村,用镜头记录下张文妮驻村工作的一天。
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六,张文妮一大早就来到榆树村的党员活动室,挽起袖子生炉子烧水擦桌子扫地。当然,这并不是她驻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上午,张文妮召集了全村干部举行春节后的第一次集体会议,这是她一天工作的开始。
快到8时,开会的村干部陆续到齐,党员活动室里也已经收拾妥当。会上,张文妮将村里即将开始安装太阳能路灯、铺设自来水管道的工程作了详细安排,同时也把自己今年力争为村里修建苹果存放库和村幼儿园的设想透露给大家,希望大家提出意见。会后,一位村干部悄悄告诉记者,像今天这样村干部们能坐下来商量全村发展大计的会议更是多年没有举行。半年前,张文妮到榆树村任第一书记时,榆树村“两委”班子软弱瘫痪、干群矛盾尖锐、群众上访频繁,种种问题导致人心涣散,不少村民甚至打赌张文妮这个“女娃娃”书记能坚持多久后一走了之。
上午10时,张文妮和村干部一起去山上果园了解苹果存放库情况,有正在果园剪枝的村民远远望见张文妮来了,撂下手中的工具也要跑来和她聊上几句苹果销售的情况。在张文妮来村里任职之初,山上的苹果已近成熟,可通往果园的山路狭窄、坑坑洼洼、弯急路陡,苹果运不下山,不少果商放弃购买。眼看着村里的苹果售价因为道路原因比邻村低了五六角钱时,张文妮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村民把山路拓宽修整。可苹果就要成熟上市,修路的资金还没有着落,情急之下,张文妮跑回“娘家”延安市城管局,将村里所遇到情况向局领导作了汇报,仅仅一个多月后,一条投资85万元的生产路完工投入使用,村民们见了这个“女娃娃”书记都竖起了大拇指。
路修好了,可怎样才能利用苹果产业带动全村人致富的问题从年前就一直萦绕在张文妮心头。下午,张文妮带着村干部一起赶往二十多公里以外的羊泉镇肖村,考察那里果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希望对榆树村的苹果产业发展能有所帮助。回来的路上,天色逐渐暗淡,可当听说贫困户李红家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明天就要离家返校时,张文妮又匆忙的赶去……
晚上回到宿舍,张文妮又拿出榆树村59户贫困家庭的资料反复斟酌思量。从最初逐一建档立卡制定详细的脱贫计划,再到去年年底对贫困户“回头看”时进行的补充修改,贫困户的生活从到任之初就一直牵挂在张文妮的心头。如今,随着她对农村工作更加深入的了解,张文妮的心中又产生了更多切实可行的脱贫路子。
这一夜,张文妮工作到几点,可能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采访手记
为了采访张文妮,我忙乎了整整一天,多少觉得有些疲惫,可想到这个90年出生的女孩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难免心生敬意。更让我意外的是,在榆树村,每每有村民见到张文妮时,总是走上前来对她嘘寒问暖,请她去家里喝口水,吃顿饭,亲似家人一般。七十七岁的榆树村老党员周良友说,不是他们把张书记当成家人,是张书记来到榆树时,就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张文妮告诉我,和村民打交道,多走一步路,就与村民近一些,多说一句话,就与村民亲一些,多办一些实事,村民信任就多一些。
真心希望榆树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重新修复后的杜公祠华商报讯(记者贺秋平)“忆昔年,羌村赋北征,诗圣大名传四海;看今日,圣地建新祠,诗乡美誉壮中华。”经过布展、试营业,7月28日,位于延安城区七里铺大街的杜公祠正式对外开放。当日上...
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