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心中时时想延安 “合力杯”我与延安有奖征文

延安日报 2014-04-17 22:51 大字

梁锦雪

我最早认识延安,是在语文课本和文史资料介绍中,巍巍宝塔山和清凉的延河水,烘托着川塬梁峁的大气磅礴。那些大后方人民群众踊跃备战支前、誓死保卫陕甘宁边区的英雄故事,让我产生无限敬仰。儿时,村里的老红军战士、下乡知青,给我讲着延安的精彩故事,使我多次受到熏陶和启发,更加向往延安。那时就天天想着,哪一天才能到延安走一走,看一看呢?因经济基础差,交通条件落后,心事一直未了。直到1989年,我终于圆了“延安梦”。那年5月2日,雷锋式的好战士李润虎来延安作报告的第二天,我从家乡曲西村下沟爬坡急行10里山路,来到富县交道塬上的公路边,坐长途客车,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那天下着小雪,我在杨家岭瞻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住过的土窑洞,先后走进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地方和“七大旧址”。抚摸一排排花格木椅,听着导游的透彻解说,对早年那些文学青年们在“讲话”后,甘愿上前线,体验生活搞创作的乐于吃苦精神,十分敬佩。在这里,老一辈革命家吃粗粮、住窑洞、熬长夜,围坐在麻油灯下,深入开展时事调研讨论、制定作战计划,起草文件、发布政令。他们不计较对敌斗争环境和条件的艰苦,以身作则干革命的勤恳务实作风,凝结成了今天的“延安精神”。

随后,我爬上宝塔山,并登上塔顶最高处,大声朗诵了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杜甫川笑来宝塔山迎,红旗飘飘把手招。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走下宝塔山,我站在芳香弥漫的花丛中,让文管所工作人员,以青山为背景,给我照了一张相,从而成为初游延安的“珍贵资料”。25年来,我一直把它珍藏在身边,时时翻看影集里的这一页,鞭策自己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每一步,不敢懈怠。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厅,我看到陈列布展的实物很多,有老前辈们在漫长生活战斗岁月里用过的碗筷、笔墨、刀、枪和遗书、衣物等,它们记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点燃红色火种的创业与征战历程。通过这些实物与对文献资料的了解,让我更加理解那段历史,激发了我的理想信念。

离开纪念馆,我又沿着青石台阶走上清凉山,走进“万佛洞”。并在“中央新闻纪念馆”,了解了当年广大新闻工作者艰苦工作的务实态度,深深地为之钦佩……

记得游览完重点景区,已到黄昏,我依依不舍地下了山。走进一家小饭馆,嘹亮的电子乐曲和闪烁的彩灯,冲散了我的身心疲劳。饭馆里的服务员,端来热腾腾的羊肉泡馍,让我趁热快吃。虽然不知他们的姓名,却使人觉得很温暖亲切。

近几年,因工作的关系,时常出差或路过延安,看到延安快速发展,日新月异,更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来这里观光揽胜,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升华着灵魂思想,让我感到十分欣慰。我知道,从此,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事情,我都晓得我的家乡在陕北,根扎在延安。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美丽的延安,我会时时想你,永远爱你!

新闻推荐

苹果花香五指塬

四月二十三日,富县一果农正在疏花。春风送暖,富县三十六万亩苹果花竞相绽放。一朵朵,一,树连着树,片片花扶着花,到处是花的海洋,到处是丰收的希望。近年来,富县以创建﹃全国良好农业示范县﹄为...

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