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爱玲:传承富县民间艺术的“巧媳妇”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驱车从富县县城出发,沿着高速前行,一小时后到了张家湾镇张家湾村。几番询问后,终于在一间陈旧的瓦房里见到了“巧媳妇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的女主人薛爱玲。她正弯着腰,挥舞着画笔为才做好的熏画上色,认真且严谨。
薛爱玲今年46岁,是张家湾村放牛沟组人。说起剪纸熏画,她可是个行家,简陋的房间里挂满了剪纸、熏画作品,大的,小的,装框的,素面的,占满了四周墙面。她随便指着一副作品说:“这个叫《百福图》,上面剪了一百个‘福\’字,整体又是一个大的‘福\’字,而每个‘福\’字都不一样。”
一边说着,她又从箱子里取出近些年来创作的作品展示给我们。作品都装成了册子,很精致,保存完好,丝毫无损。她小心翼翼地打开,一边翻,一边介绍:《春夏秋冬图》、《迎新春》、《十二生肖》、《坐上架子车回娘家》、《舞龙图》、《迎2008奥运》、《喜迎十八大》、《半边天》……每翻到一幅,她都详细介绍作品里包含的创作元素以及创作背景。
仔细看这些作品,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乡土气息。作品内容丰富,富有创意,主要表现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田间
劳作……是地域文化在创作形式中形成的审美积淀的爆发,将陕北民间的大红大绿适用到妙处,可谓“涂大俗之色,收大雅之效”。
二八闺秀绣罗衫,巧剪花样百家传。薛爱玲说她从小就喜欢这些,六七岁的时候就模仿大人的样子剪。那时条件艰苦,她常常到处去要报纸,甚至到山上剥下桦树皮来做熏画,一边耕作,一边创作,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一有机会就去参加县上、市上举办的培训和学习。
多年来,薛爱玲创作出成百上千幅剪纸、熏画作品,获得了一些荣誉。熏画的制作工序繁杂,做工精细,先经过构思、绘图后做成剪纸,然后将剪纸贴在宣纸上,用柴油灯、桦树皮的浓烟熏过后,再剥下剪纸,在没有熏到的地方上色方能完成。一幅作品需要一两天时间。这些作品只有很少一部分销售,创作耗费了她很多精力,占用了她大多时间,却并没有带给她经济上的收益,多
年来想盖一座新房的心愿都实现不了,但她一直没有放弃。“我没文化,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怎么卖,能卖多少钱,虽然没啥销路,但就是喜欢。”她笑着说。
“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当年在“安史之乱”中颠沛至鄜州写下的诗句,说的就是富县剪纸的魅力。它与后来因民间饰物碗架云子而形成的熏画艺术珠联璧合,为富县赢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名。
过去逢年过节,当地妇女聚在一起,画的画,剪的剪,熏的熏,家家户户的炕头、墙壁、碗架处都贴上剪纸、熏画,五彩纷呈,美不胜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消失,已经很少能看到像薛爱玲这样的民间艺术家。她的创作远不能承受详释历史的重负,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实在兼有史
诗的品格。这种品格,是一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更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种精神。
薛爱玲说,创作能使她忘记一切,能使她心情大好。一路走来,纸画的营养不仅滋润着她的精神世界,也给予她生活的勇气,使得她对待生活从容、平和、自然。
设在薛爱玲家中的“巧媳妇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艺术气息。合作社吸收了乡邻里的“巧媳妇”们,为她们提供了交流创作的平台。
“这门手艺不能断,一定要传下去。”她说。
夕阳的余晖里,我们仿佛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巧媳妇”,越来越美的剪纸熏画作品,也仿佛看到了走得更远的富县民间艺术。
陈振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闫小伟魏莉)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富县纪委按照中、省、市纪委的要求,以纠正“四风”为切入点,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勇担重任,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热情,激扬斗志,秉公执法、铁面执纪,狠抓“五个到位”...
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