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山眺望
迎着夕阳的霞光,漫步登上坐落在西山半腰的开元寺宝塔脚下。修饰一新的千年古塔巍然屹立在苍松翠柏和万千刺槐的怀抱之中,显得更加威严和神采焕发。初春的阵阵凉风吹绿了环城逶迤起伏的山峦,山的坡面上整齐地排列着生长茂盛、郁郁葱葱的油松和侧柏,迷人的山桃花掩映在绿叶嫩枝之间。洛河水清见底,绿波荡漾,一改往日浑黄狂躁的形象,倒像一位典雅温顺的少妇,轻缓地绕城流过。县城宽阔整洁的街道、楼房林立的小区,车水马龙的人流,商贸繁荣的市场,展示着千年古城的新姿。
五十年代的鄜县城,南边和东边有厚厚的城墙,十字口有一座钟楼,楼内挂着国宝级文物——唐贞观三年铸造的宝室寺铜钟。穿过钟楼下的过洞就算进了城。从十字口到中学,黄土路面约有10余米宽就是主街道。路两边排列着一些高低不一的民房和不知多少年前盖起的“铺面房”。两家饭馆,一家照像馆,三家公私合营的小商店,一个国营的城关供销社。这些商铺设备简陋,售货人员多为老年男性,货物品种也很单调,只有煤
油、食盐、火柴、麻饼等日常生活品。“三年困难”时期,这些物品可是要凭票供应的,能扯上几尺花布给孩子做件衣服就是件大事情。那时县城最好的建筑就算是中学和医院的青砖瓦房了,政府的工作人员还在低矮昏暗的窑洞里办公。进城的交通更是极不方便,洛河上没有一座桥。前季从水浅的地方淌水,汛期到来便从东门口拉船过河,冬季冰封后过“冬桥”。那时的运送工具只有牛车和马车,平日也很少进城。卖柴和送粮的毛驴驮子只能通过寺坡石砭这条三四米宽的土路进城。每年农历八月二,城内逢古会,唱大戏三天四晚上,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要到城隍庙的老戏楼下观看古老的秦腔或蒲剧。人们在圣佛峪的河岸上等船摆渡,拥挤吵闹,争先恐后。遇到涨水,还要坐在笸箩里把人一次一次地送过河去。年少时挤船过河的情景,给我
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六十年代后期才有了北教场到茶坊的过水桥,七十到八十年代相继建成了北教场大桥和富城大桥。之前长庆石油指挥部在圣佛峪至东门口搭建了一座钢丝铁皮软桥,虽晃晃悠悠,但也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七十年代初,县革委会拆除了鄜州城隍庙和古戏楼,建成了富县影剧院,修起了商场,富县才算有文化娱乐场所和一座二层楼的购物场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富县变美了。县城所有的街道巷道已全部硬化,主街道栽上了槐树和紫花刺槐,安上了路灯,夜晚,霓虹彩灯把县城点缀得炫丽缤纷,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广场的柳荫下,唱着豪迈秦腔的自乐班,跳着欢快舞蹈的中老年妇女,带着宝宝的母亲、奶奶、爷爷和年轻的父亲在嬉戏,构成了一幅祥和安乐的美丽画卷。
远望太和山圣境,晨钟暮鼓的灵动,把平安与和谐洒向古老鄜州的山川村落。东山之脚,西延铁路和西包铁路穿山而过,包茂高速、青兰高速、210国道、309国道,为我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体育场绿色的草坪、红色的跑道、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地和器材齐全的健身广场为晨练、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富县高级中学,已经没有了五十多年前的面貌了,高耸的楼房、整洁的走道、宽阔的操场,洋溢着青春和现代气息,美丽而宁静。2008年——2010年,我们初五九级、高六二级的部分同学聚会看望老师,曾三次回到母校,站在我们曾经住过的窑洞前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看到母校的变迁,再想想富县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无限的欣慰。
B⑧
刘百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吉民记者张春鸽实习生邱莉)双节即将来临,为了确保全县人民过上一个安全、祥和的节日,进一步加强沙梁综合市场消防安全工作,增强职工、业户、蔬菜摊主和广大群众消防安全意识,9月1日上午,富县工业...
富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