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栽下20万株“摇钱树” 安塞张莲莲带领全村百姓致富

三秦都市报 2018-07-06 02:26 大字

进入雷坪塔村,满眼都是绿色,群山皆着绿装。大路边,山峁上,沟道里,半山腰都是树,穿行在树木茂密郁郁葱葱的林地里,吮吸着夹杂着泥土味的湿润空气,让人仿佛置身于大秦岭青山绿水的林海中。

雷坪塔村是延安市安塞区的一个小村落。和陕北其它的小村庄一样,曾经的雷坪塔村,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村民们几乎世世代代过着“广种薄收”的生活。1981年,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张莲莲,为了父亲的嘱托,也为了能早日过上好日子,瘦弱的她扛起镢头,和荒山荒坡较起了劲,从此,在荒凉的山梁上,多了一个总在挥舞镢头的瘦小身躯。她坚信“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一干就是37年,她被群众称为“树痴”,37年,她一家四代人植树20万棵,37年,她用心血和汗水为1750亩荒山披上绿装。

植树造林就能过上好日子

“我从8岁起,就开始打理家务,喂猪放羊、洗衣做饭、照顾弟妹。”张莲莲对记者道。“我的母亲在我年幼的时候就患上了肺结核,不能下地干重活,父亲又常年在外工作,身为家中长女,我没有选择地接过生活的重担子。”

37年前的陕北,满目苍凉、飞沙走石,勤勤恳恳的庄稼汉在黄土荒山上再怎么没日没夜的劳作,微薄的收入还是无法填饱肚子。“人活一世,就要勤劳致富,勤快肯定能过上好日子,如果懒得不想动,怎么能吃上饭。”父亲的这句话对张莲莲影响深刻。1981年,中国农村进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包产到户。眼看着女儿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吃紧,时任延安地区林业局副局长的父亲张静对张莲莲说,“上山造林吧,总有一天能过上好日子。”

“困难时刻,有人能指一条明道,我就有一口气走到底的执着。那时候也不知道父亲的用意,种树能不能让生活致富,我心里没有底,但是先种上再说。”1981年,29岁的张莲莲开始带着全家上山植树,保留了一点口粮田后,把自家30亩耕地置换成数百亩荒坡地。“很多人都说我憨着了,吃都吃不饱,还换那些不好的地。但是我心里想,人家只要愿意和我换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种更多的树。”张莲莲平静地说。1995年,张莲莲又承包了村里100多亩土地,建起了果园。果园里种有苹果树、梨树、桃树、杏树等。村民戏称张莲莲建了个“花果山”。过了几年,果园到了盛果期,每年收入30多万元。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张莲莲说,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人勤快好日子就等着你。回忆起30多年来艰难历程,张莲莲没有过一句抱怨,“那时候大家都不容易,一天没有工夫想辛不辛苦,只是想着什么时候能把山峁峁圪梁梁都种上树,坐在自家院子里就能瞧见绿树。”张莲莲笑着说。

“母亲真的很不容易,这么多年,37年如一日栽树,现在日子好了,想接她老人家去城里享享福,但是她总放心不下这些树。母亲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们,我也相信幸福生活靠奋斗。现在也就一个字‘干\’。”张莲莲的长子王军说。

从1981年至今,张莲莲一大家人共植树20万株,为1750余亩荒山披上了“绿装”。曾经黄土飞扬、满目苍凉的雷坪塔村,如今已变成绿树成荫、山清水秀的新农村。

据了解,现在雷坪塔村林草覆盖率达98%。张莲莲栽植的林地占到全村的60%以上。这60%的绿地在如今延安的绿色版图上也许微不足道。但曾经见证过雷坪塔村满目荒凉的人,就会读懂她追逐绿色的满腔赤诚。时至今日,全村95%的荒地都种上了树,村里发展起6000多亩经济林,年人均收入达1.13万元。从2005年起,王军子承母业,在千亩林地里创办生态农场,发展林下养鸡。创办以来,生态农场累计用工350人,其中90%为本村和周边农民。“我和老汉两个人在鸡场干活,一年5万5,包吃包住,比我们种地都挣得多。”一位来自榆林子洲50多岁的养殖员说。

2001年,张莲莲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7年,她又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她的家庭还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本报记者崔亚樵

新闻推荐

美国LDS慈善协会来延安市考察饮水项目 安塞区2000余村民有望吃上干净自来水

考察组一行交流探讨深井选址、管道铺设等问题本报讯(记者董新银)6月12日,中华慈善总会外联部外事专员郑玉萍带领美国LDS慈善...

安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