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燃烧激情 为梦前行 记安塞区五里湾村吴治宝家庭

延安日报 2018-01-19 17:11 大字

①?县上领导看望慰问吴治宝家庭(右二为吴治宝、左一为吴青峰、左二为吴云峰)

②?吴云峰(左)和吴天峰(右)在一起学习

③吴云峰查阅科研资料

④?吴天峰与同学在一起做科研

⑤吴青峰在北大未名湖边学习

⑥三兄弟在一起

通讯员 蔡英 本报记者 思博海

安塞区真武洞街道办五里湾村的吴治宝夫妇,养育了五个孩子,他们辛勤耕耘,用双手、用汗水、用坚持、用并不宽厚的肩膀挑起重担,让五个孩子圆了山里孩子难圆的“清北梦”。

2015年6月,大儿子吴云峰(老大)顺利考入清华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同年,小儿子吴天峰(老五)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攻读硕士学位;2017年6月27日,吴大燕(老二)和吴青峰(老四)分别收到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学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2017年7月,小女儿吴改燕(老三)辞去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工作,到北京备考,准备迈进清北校园,将梦画圆。

一个同心,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从安塞区出发,开着车,从五里湾沟里进去,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行驶,走过一段公路和土路,大概15分钟后,记者来到吴治宝家。

一进门,4孔窑洞映入眼帘,不大的院落干净整洁,吴治宝和妻子胡珍爱看起来精神抖擞,谈话间,他们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作为一个农民,把五个孩子都供到大学确实不容易。”吴治宝和胡珍爱打开了话匣子。

夫妻同心,泰山可移。吴治宝,这个“耕读之家”的男主人,初中只上了一年便辍学回家耕地,妻子胡珍爱因家境贫寒,没有上过一天学,二老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果,立志要让孩子们学文化,上大学。“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们供上大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是吴治宝夫妇俩对子女教育锲而不舍的坚持,这也是他们共同的信念。

胡珍爱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只要提起那个“挑担子卖苹果的婆姨”,住在老县城的安塞人没有不认识她的,县城的每一道巷每一条沟,她走过无数遍。

每次挑担子从家里出发去县城卖苹果,步行单趟需1个多小时。在这条近乎“羊肠小道”的山道上,胡珍爱只能休息一次,她说停歇太久,再次挑起来的时候就越觉得重,就不能完成一天三个来回的销售,就攒不够过完年就要给儿女们准备的学费……为了这一切,一担70多斤重的苹果,她一次次咬牙再咬牙往返于山城之间,直到她的肩膀已感觉不到疼,因为她的双肩早已被扁担压得长满了老茧。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夫妻俩省吃俭用,衣不更新、饭不变样,在日常生活中可谓是“抠”到极点,但还是欠下了不少的“学债”。

胡珍爱哽咽着给我们讲了一段卖苹果的心酸故事。记得有一次,她小儿子跟随她一起上县城卖苹果,遇到“债主”,抓住苹果筐不放手,非要把少还的100元补上,她好话说完债主不放手,她偷偷地流下眼泪。正当她不知所措的时候,小儿子吴天峰说:“妈,你别哭了,我一定好好读书,给咱挣钱,让咱家过上好日子。”这对胡珍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鼓励她挺起腰杆战胜暂时的困难。

泪是酸的,血是红的,子女都是心头肉。当时,胡珍爱的娘家和婆家妈妈都劝她说,你把家里的3个男孩供上大学就行了,让2个女儿回来承担些家务吧,女孩子迟早要嫁人,别再硬撑了。

胡珍爱却不这么想,在她心里,自己就是因为是个女孩子而没有上学,男孩女孩都一样,就是再苦再累也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必须要让她们通过上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父母的梦想,困难再大,阻力再多,也没有动摇吴治宝夫妇培养子女成才的信念。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五个儿女自幼刻苦学习,2015年和2017年,兄妹四人考入清华、北大。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吴治宝和胡珍爱常对孩子们说:“世上的成功是用血汗换来的,凡事只要用心去做,努力去做,坚持去做,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一个约定,五年后清华北大见

在吴家,平日里都各自忙碌着,很少有机会全家齐聚,只有春节才会团聚,于是春节便成了吴家召开“家庭会议”的时间。2011年的除夕夜,一家人像往年一样吃着团圆饭,总结了过去,展望着未来,说出面临的困难,想出解决办法。

“五年以后,咱们清华、北大见!”大哥吴云峰带领兄妹几个向着目标呐喊,这个约定让年味更浓。

吴云峰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就非常懂事,从五六岁起,只要不上课的时候就回家帮父母做家务,有时候也去地里干一些如挖苦菜、红薯之类的活。一到学校,他就立马全身心地扑在学习上,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

长兄如父。作为老大,吴云峰从内心感激父母,经常给其他的兄弟姐妹们讲父母的不容易。他带头认真学习,积极帮助父母,兄妹几个从小跟着长兄读书学习。每天早上,只要听到父母起床了,5个孩子也都赶紧起床,摸着黑,拿着各自的课本到院子或学校的灯下背书,假期、周末都会抽出至少半天的时间和父母一起劳动。

由于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也是由于从小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也是由于大哥的一句“清华北大见”,兄弟几个坚守约定、坚定信念,携手跨进清华北大的校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吴云峰从小阅读《毛泽东传》,学习毛泽东思想、延安精神。受父母的熏陶,他觉得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有追求的方向、有奋斗的目标,任何挫折都是在磨练意志,克服一次困难就越过了一道坎,就超越了一部分人,就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大的行头,小的跟尾。吴云峰说,作为老大,他是兄妹几个的探索者、先行者、引领者。他一定要开好头、带好队,他告诉弟弟妹妹:“如果我能考上清华北大,你们也一定能考上。”

吴大燕排行老二,是家中的长女,个头不高,谈起上学她记忆最深的便是一直在奔跑,早上眼睛一睁开就背着书包跑到学校,下午放学了就背着书包跑回家。

二女儿吴改燕,大学毕业后工作于陕西省妇幼保健院,端起了“铁饭碗”,且收入相当不错。不满足于现状的吴改燕决定辞职去北京考研,向哥哥姐姐学习,考入清华北大继续深造学习。胡珍爱积极为女儿加油鼓劲,她说:“只要孩子们决定要做的事情,我们都会支持,并且相信一定会成功。”

守住约定,为梦前行。老四吴青峰,从小成绩一般,没有被关注过,没有被夸奖过,甚至连被邻居邀请去做客,也被忽略。2009年,他高中毕业,考了三本院校,他看到父母脸上失望的表情。“别忘了约定,如果梦想只是说在嘴上,那是毫无意义的!”吴青峰牢记大哥的话,在他心中,大哥就是他人生的“导师”。

“为了考上北大硕士,吴青峰从初中数学开始学起,每天6点起床,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每天过着宿舍、教室、餐厅三点一线的生活。”吴青峰的大学同学李红亮说。

吴天峰是家中的老五,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是父母的老来子,但是他并没有得到“特殊照顾”。谈到自己的父母,小儿子吴天峰动情地说,他们真的不容易,在学生时代,我们只能通过好好学习来报答他们。今后,我们不会再让父母受苦,让他们享享清福。

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父母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兄妹五个以父母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父母的嘱托,在求学路上奋发上进、刻苦学习、立志圆梦。

一个声音,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安塞区把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与励志教育结合起来,让孩子从小树立立志报国的志向,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学校加强勤劳节俭教育,培养爱国情感和觉悟,教育学生做人一定要铭恩于心、感恩于人、自强于行。

当谈及兄妹几个除了受教于父母勤俭坚持的品行外,是否还有其他外在动力。兄妹几人异口同声地谈到了延安保小。他们从小听红色革命传统故事,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严守纪律,养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受益终生。

“我现在到清华了,但是我觉得我受到最好的教育是在延安保小,比如说袁辉老师,杜老师,韩老师,高老师,还有陈老师……我觉得保小的教育对我影响最大。”当谈及小学教育时,吴云峰有感谢不完的老师。

“四年级转入延安保小,母校严谨的治学态度造就了我现在的成绩。”吴天峰牢记保小送给他的“认真”二字。

吴大燕从小身体较弱,保小期间因营养不良经常会流鼻血,老师会给她擦鼻血,端上一碗小米饭,分一个馍给她吃,老师的仁慈之心让她懂得,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负众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吴治宝感谢给他家借高利贷的人;胡珍爱感谢买她家苹果的人;吴云峰感谢给予他力量的老师;吴大燕感谢那个帮她擦鼻血给她饭吃的老师;吴青峰感谢批评过他的老师;吴天峰感谢支持他们的父母……

人生斯世,忠孝为本。“如今孩子们虽然每个月有一些生活补助,但是只要得知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有困难就衣食相助;路上碰见需要帮助的人,便会出手相助;遇见求食者必会给予施舍。”在五里湾村,村里人一提到吴家几个孩子都会啧啧称赞。

辛勤的付出,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胡珍爱浓浓的母爱开出了甜甜的花,吴治宝伟大的父爱结出了满满的果。如今,吴治宝和胡珍爱仍然耕耘在家乡的一亩三分地,并帮忙照看孙子,每天忙忙碌碌,一方面继续培养下一代,另一方面也让儿女们腾出精力更好地学习工作,报答家乡培育之恩。就这样,吴治宝夫妇整天忙碌着、快乐着,田间劳作之余,看看那四张录取通知书,夫妇俩便会相视一笑。(②③④⑤⑥均为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产业壮 旅游旺 文化兴 安塞走出一条条精准脱贫的康庄大道

安塞剪纸惹人爱建华镇益播香菇种植基地矮化苹果密植园矮化苹果密植园西营古寨西营古寨剪纸艺术家王西安(右一)指导学员绘画剪纸艺术家王西安(右一)指导学员绘画首届乡村旅游节开...

安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