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 市国土局推进移民搬迁助力脱贫攻坚

延安日报 2017-12-16 12:45 大字

本报记者 刘小艳

走进安塞区沿河湾镇新窑湾安置小区内,一栋栋单元楼整齐划一,冬日的暖阳穿透数九寒天的北风,暖暖地照在休闲广场上,老人们坐在广场的椅凳上晒着太阳、拉着家常,笑逐颜开,小孩子们嬉戏打闹,在健身器材上玩耍……“太高兴了,从来都没想过会走出拐沟住进城里,现在想想,还跟做梦似的。”李喜平看着眼前宽敞明亮、窗明几净的楼房开心地说。

李喜平是安塞区招安镇杨圪堵村村民,在2013年7月份的连续强降雨中,他家的3孔窑洞全部倒塌,他及时上报给镇政府,享受到了区政府资助房屋倒塌户重建家园的政策。如今,他已经在新窑湾安置小区分了一套房子,住在新房的他笑得合不拢嘴。“搬家那天我心里真高兴,儿子娶媳妇也不用担心没有婚房了。”日前,在安塞区沿河湾镇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内,村民曹万有激动地说。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多年来,延安市将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的民生工程、全局性的发展工程和关键性的生态工程,聚焦“精准”,聚力“搬迁”。今年,全市共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134个,集中安置率达到91.06%,城镇安置率达到89%。11月17日,在延川县永坪镇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摇号分房仪式现场,1201套现房当场分到了贫困户手上,共安置贫困人口4491人。

“我有新房住了,还抽号抽了个好楼层。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能住上楼房,感谢党的好政策。”关庄镇村民何芦平高兴地说。

“今天抽号抽到一楼特别高兴,就是我心里想的楼层,人老了方便上下。”永坪镇冯贤明笑得合不拢嘴。

据悉,“十三五”期间,延安市规划实施扶贫避灾移民搬迁项目145个,搬迁安置5.4万户14.8万人。今年计划实施移民搬迁7815户25218人,其中扶贫类搬迁1492户3953人,同步类搬迁6323户21265人。

为确保搬迁群众“住房不举债、脱贫有保障”,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延安市严格执行搬迁户人均25平方米住房面积的“红线”,确保每一个搬迁户住房人均自筹不超过2500元,户均自筹不超过1万元;同时,妥善处理特殊群体问题,对于鳏寡孤独、残疾人等特困单人户和2人户,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纳入迁入地幸福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等实行集中供养;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特困群众,按人均20平方米的标准,由县级政府通过在安置社区集中建设安置房,实行“交钥匙”工程免费入住,确保各类搬迁对象住有所居。

“我以前住的是土窑洞,没想到政府的扶贫移民搬迁政策让我交了7500元就住上了梨园新区这么好的房子。更没想到搬迁后,政府还为我们量身定制了工作岗位,我现在对脱贫致富过好光景的信心更足了!”黄陵县店头镇新城村村民陈英手里拿着分到的房号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7月5日,在黄陵县梨园新区龙湾新城,149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通过公开摇号的方式,喜领了盼望已久的住房。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延安市还因户因人精准确定产业就业脱贫措施,有效解决“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确保每一个家庭有一个以上主要劳动力稳定就业。并确保搬迁群众在迁入地平等享有基本养老、低保、就业、就医等社会保障和公民权利,实现搬迁群众在新安置社区的身份认同和权益保障。截至11月底,各县区共落实就业岗位13868个,达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的目的。全市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搬迁入住率达到75%,2018年底可全面搬迁入住。

新闻推荐

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安塞区聚焦改革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谷嫦瑜安塞区位于延安市北部,辖8镇3个街道办事处、117个村,其中贫困村55个,现有建档立卡户4728户13914人。近年来,他们推行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引领,突破思维定势,大胆实践探索,积极推进农村资...

安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