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人民服务”的发祥地 ——走进重点革命老区村安塞县高桥镇洛平川行政村

延安日报 2014-12-24 22:35 大字

整修后的张思德同志牺牲地

村上在建的大棚

本报记者马政王婷

安塞县高桥镇洛平川行政村是陕北地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提起它,知道的人甚少。但它却与一个人和一篇文章——张思德和《为人民服务》,紧紧连在一起。

1944年9月5日,在木炭窑突然坍塌之际,为掩护战友的张思德不幸遇难。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洛平川村也因此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发祥地。

?

1915年4月19日,张思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六合乡韩家湾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在一次反围攻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安塞县高桥镇洛平川村石峡峪执行烧木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里,牺牲时年仅29岁。

1944年9月8日,为了悼念张思德,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卫团在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了约千人参加的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从那以后,张

思德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2009年9月10日,张思德跻身“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列。

张思德生前战友陈耀评价说,张思德生活十分俭朴。他从来没有计较过个人得失,从没提过个人要求。他时刻考虑着人民疾苦、关心着战友们的成长。他处处为别人着想,对同志诚恳、热情、体贴入微。

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的老人李晋华评价说,张思德在革命队伍里是爱护战友的模范,他时时处处关心别人。他的一生短暂平凡,但是他的精神却永放光芒。

张思德,一名普通的战士。他把自己化作种子,埋在了一个木炭窑里,升华出一种伟大的精神——为人民服务!一个平凡的名字从此与一个政党、一支军队紧紧连在一起,提升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

?

张思德牺牲地原为一片原始森林,只有一块纪念碑。洛平川村通往墓地的路也只有一条5公里左右的羊肠小道,机动车根本无法通行。

1969年,安塞县政府在此为张思德立纪念碑,当地村民贺家秀、张占奎、贾可前、周座理、白仲苍、贺家旺、李文华、白秀山等8人为其抬碑,贺家禄、乔万山、刘英章等3人还修补了木炭窑,张思德牺牲地旧址原貌初现。

2002年,由安塞县政府出资,将通往墓地的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进一步完善了墓地基础设施,新建了5间平房、700多平方米的广场,并对炭窑进行了恢复。但由于无人看管,平房门窗被盗,再加上排洪不畅,导致广场多处塌陷、道路严重损坏。

重修牺牲地感召后人

2012年,安塞县旅游局投入资金将5公里土路全部改造为三级柏油路,同时还维修了5间平房和700多平方米的广场。目前,安塞县正在积极申报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景点,并招聘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旨在让张思德牺牲地真正成为素质教育基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记得小时候,学校经常组织我们步行数十里来这里扫墓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那时候,来瞻仰张思德同志的牺牲地,对我们的教育意义很大;而如今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了。重新修缮张思德牺牲地,并建立素质教育基地,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并受到教育。在今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许多机关单位都曾来过这里。”50多岁的安塞县老促会秘书长张思军对记者说。

?

洛平川行政村位于安塞县南部,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236户1023人;总耕地面积12400亩,其中基本农田1630亩,种植苹果410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7155元,经济总产值240万元,属于该县的三类村。

据该村村支部书记贺社平讲,多年来,由于洛平川村地处偏远,且村上并无核心产业,村民生活很困难。此前村民多外出打工,留在村上的村民主要靠放羊、种植玉米等为生,但引进的羊可能由于水土不服的原因,繁殖能力差、肉质差,村民根本见不到利。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放羊也就逐步被取缔了。“我们村地处老林区,村民多饮用地表水,由于水质不好,大骨节、柳拐子、克山病等地方病很多,这对本来就不富裕的村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贺社平无奈地说。

贫穷小山村何时完成蜕变?

2013年,洛平川行政村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第二批重点革命老区村,在县老促会的积极协调下,烧房砭、洞沟村的照明问题已经解决;自来水改造工程解决了全村的饮水问题,对防治地方病起到了一定作用;村上还新建了第五代新型大棚22个,解决了部分村民的产业问题。该村还将逐步发展养殖业和林果业,但基础设施差和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的“三缺”问题依然是制约洛平川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洛平川,这个具有伟大而独特历史意义的贫穷小山村将如何完成蜕变,真正成为一个素质教育基地、经济发展强村、村民的幸福和谐之家,是安塞县老促会、高桥镇政府和洛平川群众共同努力的目标。

重点革命老区村系列报道

(十七)

新闻推荐

包扶村里春风吹 扶贫前线

李岗记者王锋2014年12月30日,安塞县招安镇周屯行政村迎来了热闹的一天。作为该村的包扶单位,市物价局一行特地来到村上感受村里一年来的变化,每到一处,他们总是认真查看,仔细询问,问收入情况、问生活水...

安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