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低收入村农民实现“高收入”——安塞县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纪实

延安日报 2014-12-22 12:57 大字

通讯员 王东

冬日的陕北寒气袭人,但安塞县沿河湾镇高家峁村文化广场上却暖意融融。村民们面带丰收的喜悦,或在健身器材上活络着筋骨,或坐在亭子里攀比着收成。村主任陈仲华说:“以前的村委会是7孔土窑洞。现在,县政府给村上建起了两层红瓦白墙小楼,给每家每户硬化了院子、新修了大门、建成了洗澡间和卫生间,村民们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了!”

高家峁村的包扶单位是县财政局。2012年包扶以来,该局多方争项目、跑资

金,先后为高家峁村新修了5公里的生产道路,新建了6座五型大棚,修建了果园集雨窖,每年捐送22吨化肥……如今,该村电网改造完成了,沟道和坡地治理成良田了,苹果产业渐成气候,村民们的收入年年攀升。

2012年以来,安塞县把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作为扶贫开发的总抓手,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集中抓好贫困村农民新居建设、产业开发、基础设施配套、

公共服务推进、发展能力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工作,不断建立健全促进扶贫开发深入推进的包扶长效机制。

在具体工作中,安塞县创新型地采取了“五个一”工作措施,即组建一支队伍:成立了23个分别由一名领导、一个部门、十名干部组成的驻低收入村包扶工作组,一包五年不变,做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撤离、帮扶不终止。明确一个思路:注重智力扶贫,努力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引导群众自觉树立主人翁意

识,自主发展产业和创业,尽快增收致富。处理好一个关系:采取党员干部包扶贫困户的办法,感情上贴近群众,“一对一”真心帮扶,“零距离”推动发展,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一套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县级领导向县委常委会季度汇报、工作任务台账销号、联席会议、新任副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到低收入村挂职锻炼、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包扶低收入村这五个工作制度。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安塞县1500户贫困群众搬出大山进城镇

本报讯(通讯员马玉娥)元旦前夕,安塞县沿河湾镇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小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村民们自发组织腰鼓秧歌队,载歌载舞庆祝乔迁新居。“没成想还能离开这穷山沟,在城里安个新家!”村民曹生虎在人群中...

安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