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突出“十抓”发展山地苹果工作研究

延安日报 2013-11-04 16:26 大字

金秋时节,我随志丹县党政考察团对甘肃省静宁县苹果产业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参观学习了高标准幼园和老苹果示范园的管理,这些园的水、电、路各种设施按照要求配套到位。一眼望不尽的苹果园,鲜红的苹果挂满枝头,四处飘溢着果香,果农们忙碌装箱,箱箱苹果载入车厢里,不停地向外运输,好一派丰收景象。苹果栽植在川道上、沟台上、山峁上全是苹果树,该县将苹果产业与加工企业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协会+农户”发展苹果产业的路子,促进了苹果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静宁县辖24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333个行政村,总人口48.9万人,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耕地147.3万亩,山旱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2%以上。海拔1340-2245米,平均气温7.4℃,无霜期159天,日照时数225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23.6毫米。发展苹果产业30多年,现有苹果树91.8万亩,挂果面积45万亩,2013年预计果品产量50万吨,产值20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3200元以上。他们的经验有六方面:第一,行政推动是产业发展之本。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富民强县的重中之重,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果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不变调,不松动,不停步,促进了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二,干群联动是产业发展之基。始终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产业发展的首要环节,各级干部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深入田间地头,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群众自觉投身到栽果建园、发展产业的主战场,为苹果产业发展注入动力。第三,典型带动是产业发展之策。坚持以创建标准化示范园为抓手,大力推行联户干部帮扶、群众主体参与的果园示范点培育机制,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示范乡、示范村

和示范户,带动苹果产业由点上突破向面上拓展。第四,科技驱动是产业发展之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突出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突出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应用,突出广大果农的技术培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合对接,聘请专家在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形成以专家为核心、以果业协会、县乡技术人员为骨干的技术服务体系,为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五,龙头拉动是产业发展之力。坚持以农业产业化支撑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把苹果产业深度开发作为重点,扶持能人建办龙头企业,走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延伸了产业链条,加快了地方工业发展,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了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产业体系。第六,品牌带动是产业发展之路。坚持高标准定位,把大果业、大品牌、大市场作为苹果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做大做强“平凉金果”品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切实提升产业效益。

静宁县苹果

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部和安塞县相接,西北部与吴起、靖边县相连,东南部和甘泉、富县毗邻,西南部与甘肃省合水县、华池县交界,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乡,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都”。全县东西长70.01公里,南北宽92.56公里,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现辖7镇1乡,200个村委会,总人口14.5

万人。志丹县现有苹果面积18.05万亩,其中,老挂果园0.8万亩,初挂果园0.41万亩,幼园12.79万亩,新建园4.13万亩。苹果产量达到13000多吨,产值突破6700多万元。

目前,虽然我县苹果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我县苹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果农认识不到位。个别农民在发展苹果产业上,态度不坚定,信心不足;老果园管理不精,苹果园增收少,果农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民外出打工,不愿回农村发展苹果产业,出现了干部“热”,农民“冷”的现象。二是技术跟不上。苹果产业虽然在我县发展将近四十年的历史,但一直都未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进行政府行为的扶持和引导,只是部分农民发展苹果产业,果农学技术、用技术仅仅是起步阶段;全县专业的技术人员有限,作用发挥不佳。三是投入跟不上。由于农民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因此在苹果产业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劳力、资金严重不足,目前我县在苹果产业上的投入主要来源于政府扶持,随着面积规模扩张,对苹果产业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四是基础设施跟不上。由于气候的变化,花期冻害,早春沙尘、风害,夏季高温、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此外生产道路、果库、水窖、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加大投资力度。

志丹县双河乡苹果

因此,我认为志丹山地苹果要突出“十抓”:一是抓规模。只有大规模发展山地苹

果,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调动一切力量发展山地苹果,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典型示范,坚定不移地抓20万亩苹果面积的目标不放松,逐年完成任务的落实,全力推动全县山地苹果产业加快发展。同时还要狠抓工作落实,层层夯实责任,实行县上领导包乡,乡上领导包村,村干部包园包地块的办法来发展苹果产业。二是抓技术。要充分发挥好县乡站技术人员的作用,培训农民管理山地苹果的技术,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要形成县有局、乡有站、村有服务队的管理机制,层层抓苹果产业的服务机制。同时,还要采取“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地组织果农学习技术,提高技能,有效发展山地苹果。三是抓管理。要从春夏秋冬四季来抓苹果产业,详细制定每月的工作重点,夯实目标任务,抓好责任落实。提高果园的管理水平,用工业化的理念管理好苹果树,走精细化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苹果的产量,增加果农收入。四是抓示范。要在每个乡镇扶持3-4个大型的苹果示范基地,每个村要重点培养1-2个典型示范户,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典型,让农民看到利益,以大户带动小户,以老园带新园,以老园促新园的发展路子,充分发挥致富果农的模范作用,带动一批农民投入到苹果的种植、管理上来。五是抓品牌。要紧紧抓住志丹山地苹果的发展优势,深入广泛的宣传苹果,做大做强“南岭苹果”这一品牌,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赛果会等形式宣传山地苹果,让人们品尝志丹苹果,把志丹苹果具有含糖量

高、硬度高、耐贮存、色泽鲜艳、味道可口等特点深入消费者内心,推动苹果产业全面发展。六是抓果农。要制定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果农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民积极发展苹果产业。加强果农培训,使果农掌握科学的管理果树技能,修剪老园子,培育新园子,不误农时,坚持不懈地抓好苹果园的管理,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七是抓投入。要在修路、建防雹网及贮藏上给予政策投入。教育引导果农要舍得投入,特别要加大有机肥的投入,亩施农机肥5000公斤以上,果树地种草、扩盘松土、涂白、防虫、防病、修剪等项工作必须做到位,走精细化、无公害的山地苹果发展之路。八是抓加工。要在加工上改进技术,加大投入,给果农提供便利,拓宽销路,促进多元化发展。要引导群众对生产的苹果按标准进行分级包装,实现优质优价;要适时引进和建立果品加工企业,推动苹果产业向工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九是抓营销。要建立营销宣传队伍,加大对山地苹果品牌的宣传力度,充分借助“将军故里”和“红都保安”的特殊政治优势、地域优势,以及志丹县苹果的品质优势,加大对所产苹果的包装和宣传力度,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打响叫亮志丹县山地有机苹果品牌,以品牌赢得市场,争取经销商和外地客商签订合同,形成产、供、销、加、贮、运一条龙产出、灵活多变的经营新格局。十是抓宣传。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电视讲座、召开座谈会、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围绕山地苹果产品做深入广泛的宣传。

总之,要将志丹的山地苹果做大做强,就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解决农民的认识问题是关键,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投资力度,加大果园建设力度,强力推进山地苹果迅速发展,把山地苹果真正作为农民的一项致富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发展、富民强县的崇高目标。

作者单位:志丹县审计局

刘志平

新闻推荐

绿色的完美“嬗变”

(上接第一版)史川村是镰刀湾乡最大的大棚种植示范点,该乡按照“四个统一、两个确保”的发展要求,积极鼓励扶持农民发展大棚产业,目前共有大棚98座,棚均收入7万元以上,仅大棚一项就为全村创收600多万元。...

安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