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莲莲:让绿色铺满焦黄的圪崂
新华社延安10月7日电(记者郑昕刘彤)汽车颠簸在沟壑纵横的陕西省安塞县,看到斑驳的山体渐渐变得树木葱茏,记者知道,这是来到了全国劳动模范、种树能手张莲莲所在的真武洞镇雷坪塔村。
千亩林地、百亩果园,树木粗壮参天、林中空气潮湿,很难让人相信这是置身于以干燥炎热闻名的黄土高原。
1981年,当张莲莲和爱人王耀武扛起锄头、提起树苗开始种树时,十里八乡的土塬还都是一片焦黄色。“寸草不生,尘土飞扬,下一场雨,地面就脱一层皮,每年夏天都有人家遭灾。”提起当年的环境,张莲莲情不自禁皱起了眉头。
起初决心承包村里的400多亩荒山荒地,是因为想尽快脱贫致富。张莲莲腼腆地告诉记者说:“那时家里穷
啊,我和老伴结婚时都没什么像样的嫁妆。种地要等到秋天才有点微薄的收入,娃娃上学,家里打窑都需要钱,就想着种树的话效益要好一些。”
那一年,张莲莲正好30岁,按照“十年树木”的老话,她得在不惑之年才能看到这茬幼苗长成材。但她有这个耐心和决心,因为在她心里有个朴素的念头,就是把植树造林当做毕生唯一的事情来做,成效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现出来。
没想到,植树造林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远远出乎张莲莲的想象,第一批种植的杨树、刺槐都卖出了大价钱。她决定趁热打铁,在90年代初再向村里要求承包110亩荒山荒坡,把植树造林的重点转向经济林果。两口子起早贪黑地在荒山上开路打坝、修蓄水池、铺设管道,在满足果树灌溉
需要的同时,也让全村人吃上了甘甜的泉水。
“自那时起,当年反对我们种树的村民也开始纷纷种起树来,村子周围的荒山一眨眼工夫都成了绿色,村子也慢慢富裕起来。”王耀武说,这是穷了半辈子的他第一次受到乡亲们的羡慕。
1998年起,张莲莲一家又先后承包1200多亩荒山,全部种植仁用杏、核桃树、刺槐等经济林,真正走上了“以林养林”的规模化生产道路。如今,站在雷坪塔村的制高点,曾经满目荒凉、飞沙走石的荒山,成了蔚然深秀、密不分株的青山。“前些年村里外人很少来,现在不仅有来收购木材、水果的客商,还有进山避暑的游客。”张莲莲笑称有这样宜人的环境,应该在村里办个度假村发展旅游。
陪着记者爬山下沟,张莲莲年轻
时因为种树而摔坏的右腿有些吃不消,一路上都是和老伴王耀武手牵着手前行。“我们这一辈子种树,虽然算不上什么大业绩,但政府给了奖励,国家给了荣誉。今后就要看儿孙辈能不能把事业接下去,把柏油路修通,把村子搞富裕起来。”张莲莲说,几个儿子如今都在县上工作,但都表示愿意回村里接二老的班,把果园、林场维持下去,把黄土高原中的一片绿色保持下去。
30年时间,能使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长成顶天立地的汉子,令一茬大拇指粗细的幼苗长成栋梁之材。30年时间,山青了,水绿了,雷坪塔村的面貌变了,老了的是张莲莲和老伴。他们付出的太多,但让人欣慰的是,生长在故土的1700多亩林地,正焕发着青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肖金雄)近日,安塞县农民李军军通过热线向本报反映,他和妻子患病,家庭陷入绝境,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帮他们。今年33岁的李军军,是安塞县刘塔村的村民。李军军的妻子薛二娃患有精神病,常年需要...
安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