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庄村里的“新庄园”
安塞县高桥乡高庄村是山地苹果专业村,全村有果园2310亩,户均20亩,其中挂果面积900多亩,2009年全村苹果套袋290多万只,预计可实现产值160多万元。
在深秋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走进了高庄村。刚刚采摘完苹果的果农们有的在清理着果园,有的正忙着给前来收购的果商过秤装车,有的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他们一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
今年74岁高龄的李怀有老人是高庄村发展苹果的带头人。老人刚刚卖完苹果,见到记者很抱歉地说:“我的好苹果都卖完了,你们就尝尝卖剩下的吧!”李怀有老人有5亩果园进入了盛果期,今年他家的苹果以每斤1.5元卖给了河南果
商,收入了2万多元。“守着这么一块果园,我们老俩口管够花了。”李怀有称果园就是他的“庄园”,连续三年来,李怀有老俩口每年都有2万多元固定收入,生活很是殷实。
高庄村发展苹果有些历史了,据李怀有介绍,农业社分开单干后,他就以每株6角钱买回了200株果树苗,可后来由于管理不到位,没有发展起来。1995年李怀有再次带头发展苹果,到2003年底全村苹果面积达到了900多亩,目前,已进入盛果期。2006年以来,高
庄村的山地苹果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到2009年全村苹果达到2310亩,李怀有家的果园发展也到了30多亩,用他的话说,村里已经没有地方发展了,连种玉米和豆角的地都没了。
山地苹果成了高庄人的“摇钱树”。村民刘建英是果园管理的一把好手,被乡亲们亲切地称呼“土专家”,今年,他家的5亩苹果卖出了3.5万元的高价,创村里亩产效益最高。谈到刚开始发展苹果,刘建英显得有些难过,“那时候连买树苗的三四十元钱都没有。”如
今,他新修了4孔窑洞,买回了农用车,还供着一个大学生,年底要给大儿子结婚,“估计得七八万元,不过不用去借账。”他还补充了一句:“要是没有苹果,恐怕连吃饱肚子都要好好蹦足达了。”
和村民刘建英一样,依靠苹果富起来的高庄村乡亲都喜迁新居,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石窑洞和平房,半山上废弃的土窑洞诉说着高庄村的变迁。2006年,村民自筹资金解决吃水困难,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2008年县乡公路穿村而过,
村里通向外面的道路柏油了;固定电话、卫星电视、移动通讯一应俱全,村里还建起了卫生室,村民小病不用出村。
见到效益的村民在苹果管理上很下功夫,2005年,村里的带头人李怀有在自家的果树地里建起了一口集雨窖,缓解天旱时灌溉问题,由此也引发了山地果园灌溉革命,立刻在全村、全乡和全县得到了推广,目前,该村的集雨窖达到441口。涂白、修剪、疏花、疏果、套袋、清理……高庄村农民把一年的精力都投在果园里。(下转第三版)
周建东
新闻推荐
42岁的杨光胜最近有点急不可耐。他每天都会到自家地里看看正在盖的目前全国最先进的第五代日光温室大棚。肥料已运到地头,苗子也育好了,就等着大棚完工。“听说这样的一个大棚,一年能收入五六万元,早...
安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