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毛细血管” 做强茶叶经济

雅安日报 2021-08-29 21:27 大字

进入秋季,荥经县宝峰彝族乡一片苍翠,游人漫步山野间,只觉风光宜人,沁润心脾。

今年以来,荥经县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新动力,进一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开新路、建园区,在传统茶产业基础上,催生出茶园旅游新业态,努力实现乡村振兴。

改善交通

助农增收致富

8月20日,走进宝峰彝族乡莲池村,村民罗钊平正一边哼着小调,一边在自家茶园采摘茶叶。

“这里以往山高路陡,村民们就靠种粮食勉强度日。”罗钊平说,几年前,当地政府开始号召大家种茶,并免费发苗、发放补贴,“现在看来,此地发展茶产业可谓因地制宜,收效很好。”

宝峰彝族乡茶产业环线

宝峰彝族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高山云雾茶的培育和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路不好,没多少人来收茶,很是愁人。”罗钊平介绍,山上茶叶的品质很好,但以前总因交通原因卖不了好价钱。

2020年,荥经县茶叶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开始动工修建,同时启动“新添—宝峰茶产业环线”建设。宝峰境内这条4.5公里长的乡村公路,在经过道路加宽、横纵线形调整、路面黑化等升级改造后,成了高品质、高颜值的“四好农村路”。

“以前是愁茶叶卖不出去,现在却完全不用愁,每日都有茶叶收购商开车上门来收购鲜叶。”罗钊平说,以前路不好,没客商愿意来山上收购,现在产业环线修起来了,收购商们很早就打电话联系我们,让我们把茶叶留给他,这个产业环线真正提高了当地群众的茶叶效益。“我们今年从农历正月初十开始采摘茶叶,当时仅一个月就卖了1.5万元,截至目前,今年已卖了4万余元。”罗钊平说。

如今,该乡的茶叶种植已从昔日的零星茶地,发展成6000余亩的规模茶园,2020年茶叶年产量达39万公斤左右。在大力发展高山茶产业的同时,该乡还统筹推进牛、羊、家禽等畜禽养殖产业,实现种养结合协同发展。

建设园区

促进产业发展

“‘新添—宝峰茶产业环线’建设的完成,既改善了群众出行的交通问题,也为当地产业发展带来了好处,让茶叶价格有了很大提高,对我们全乡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提振和助推作用。”宝峰彝族乡党委书记高年洪表示,下一步,该乡将结合荥经县茶叶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这个有利时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及现代循环农业等方面加大投入,助推全乡经济发展。

近年来,荥经县全面布局科技农业、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项目,重点谋划打造一批乡村振兴重大项目,而荥经县茶叶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就是其中一个。该园区位于新添镇、宝峰彝族乡辖区内,拥有标准化茶园1.3万亩、核心区茶园5000亩,茶叶加工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大型养猪场2家,年出栏生猪3万头,目前是市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1年4月被纳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名单。

“该园区的一部分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创新茶产业发展,使荥经特色茶叶品种的生产和推广得到保障,同时也能大幅度提升当地茶叶鲜叶收购价。”荥经县茶叶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专班工作人员代秀说,2020年园区实现产值2.3亿元,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20337元,较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70元高出22.0%,该园区建成后,预计茶农每年可增收12%以上。

一座座老屋变新房,一条条公路畅通到边远山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农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一个个美丽村落点缀在荥经各地……如今,荥经县早已山乡巨变,农业农村发展面貌焕然一新,而这些都为“小县优城”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郑雨莎

新闻推荐

成都出土的文物上,出现了“成都”二字

可能绝大多数成都人都会问:成都是什么时候开始叫成都?古代文献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关于成都的记载?作为一个成都人,我也是一直都...

荥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荥经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