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大相岭 大熊猫的家园 动植物的王国

四川日报 2021-05-25 06:04 大字

大相岭野生大熊猫。本版图片均由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杜鹃花。

藏酋猴。

大相岭自然保护区风光。

大相岭,地处雅安市荥经县和汉源县的交界地带,大熊猫、小熊猫、羚牛、白腹锦鸡、藏酋猴、珙桐、红豆杉……数不胜数的动植物,在这片连绵起伏的山岭中,延续着它们传承自远古时代的生存方式,以最洒脱的姿态在这里留下生命的痕迹。行走在大相岭的山水间,会感觉离人世的纷扰很远,离自然的安谧很近。

这里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盆周山区、龙门山褶皱带的南端。西北-东南走向的大相岭,把丰沛的降水都留在了北边的荥经县一侧,加之3000米左右的平均海拔、较少的人类活动,使这里成为动植物的王国:这里有四川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它还是地跨川陕甘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5月11日,记者走进了大相岭自然保护区。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成博

1

四川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60余种珍稀动植物在此安家

或许,在大相岭生存的野生大熊猫,其祖先从远古时代起就在这片土地定居。

“大熊猫对生存环境的温度要求是很高的,它们怕热,所以喜欢生活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地方。大相岭的年平均气温在15.0℃-17.6℃左右,夏天最热的时候也就26℃左右,是比较适宜大熊猫生活的温度。”荥经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股负责人付明霞告诉记者,这片山岭中,栖息着大熊猫、豹、林麝、羚牛等4种国家一级保护兽类,藏酋猴、亚洲黑熊、小熊猫、金猫等13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有绿尾虹雉、白尾海雕、黑颈鹤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血雉、黑耳鸢、红腹角雉、白腹锦鸡等2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如果说大熊猫是大相岭野生动物的代表,那么珙桐毫无疑问是珍稀植物的代表。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珙桐,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野生种只生长在中国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和中部的湖北、湖南及周边地区。

珙桐的苞片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所以也被形象地称作“鸽子花”。付明霞说,每年花开时节都能吸引远近游客慕名而来,荥经鸽子花生态旅游节已经举办了十二届。大相岭自然保护区里还生长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独叶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共5种,油麦吊云杉、连香树、水青树、峨眉含笑、桢楠等二级保护植物13种。

在去往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的路上,记者看到,沿途野生杜鹃仍然盛开,高挑挺拔的冷杉随处可见。据付明霞介绍,“为了保护大相岭区域内的珍稀濒危动植物,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雅安市于2005年将大相岭保护区升级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大相岭自然保护区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000公顷,南北长28.6公里,东西宽36.7公里,属大渡河青衣江支流荥经河流域。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部分。“核心区是完全杜绝一般人类活动的,擅自进入核心区是违法行为,科研活动也需要经过审批之后才能在核心区开展。”付明霞说,1974年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熊猫调查,根据2011年-2014年进行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四川省有大熊猫1387只,占全国总数的74.4%,其中大相岭山系有大熊猫38只,大相岭保护区7只。由于这里的大熊猫属于典型的地方小种群,种群生存形势极为严峻。如没有强有力和针对性的人工干预,大相岭大熊猫种群在未来100年内具有很高的累计灭绝率。

2

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

3000亩大熊猫敞耍空间

2018年12月6日,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星辰”“和雨”到大相岭基地“定居”。同一天,“四川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正式揭牌,大相岭自然保护区成为了继龙溪虹口和栗子坪之后,第3个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开展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的保护区。2019年6月,大熊猫“倩倩”转移至放归基地进行适应,成为入住大相岭放归基地的第三只大熊猫。

为什么选择大相岭?付明霞告诉记者,首先跟大相岭的大熊猫小种群有关,圈养大熊猫经过野化训练放归野外可以补充野外种群,持续放归可以改善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大相岭放归基地坐落在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马草河区域,海拔1998-2500米,这里每年11月底到次年3月底为大雪封山期,年降雨量1200-1800毫米,属亚热带高山山地气候,分布有八月竹、冷箭竹等大熊猫主食竹,山势复杂,水源丰富,是理想的大熊猫栖息地。

“‘4·20’芦山强烈地震造成了大相岭大熊猫栖息地不同程度受损,大相岭野生大熊猫种群的灭绝风险进一步加大。”付明霞表示,“选择在大相岭建设放归基地,也是想通过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放归,让本身就数量较少的大相岭野生大熊猫种群繁盛起来。”

大相岭放归基地分为办公生活区和野化适应区。其中,野化适应区占地3000亩,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大熊猫野化训练基地,可同时容纳4只大熊猫饲养、4只大熊猫野化放归过渡性训练和2只野化放归适应性训练的需要。

据了解,目前,大熊猫的野化放归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硬放归”,也就是在释放前不做准备,释放后也不对放归的动物提供帮助和监测。另一种是“软放归”,在放归前,对释放的个体进行各种准备性训练并在释放后给予一定的帮助,还包括对放归动物进行监测及提供各种可能的救助等。相对而言,“硬放归”方式下释放的动物的死亡率比较高,所以大熊猫野化放归主要采用“软放归”。付明霞介绍说:“‘星辰’和‘和雨’在到大相岭之前,都先在成都熊猫基地都江堰野放研究中心‘熊猫谷’进行了半野化过渡训练,实现了全自然食物的转化,具备一定的采食天然竹子、独立寻找合适水源的能力。”

放归后的大熊猫,就进入了自然的山林环境中。“为了确保大熊猫野外生存的安全,除了会给大熊猫佩戴项圈,实时监控它们的动态和身体信息外,我们还会面向社区与公众组织宣教活动,让居民们知道如遇到放归大熊猫后该如何应对,了解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付明霞说。

3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

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大相岭是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之一。因此,当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于2017年正式启动之后,邛崃山-大相岭片区就与岷山片区、秦岭片区、白水江片区一道,被纳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范围内,这是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总面积27134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将四川、陕西和甘肃3个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大熊猫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合计80多个保护地有机整合,涉及三省的12个市(州)30个县(市、区)。其中,四川境内部分面积20177平方公里,主要涉及绵阳、广元、成都、德阳、阿坝、雅安和眉山七个市(州)。

付明霞告诉记者,目前针对大熊猫保护,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方式。“就地保护主要通过在野生环境下保存特定栖息环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控制或减少外来干扰以保护濒危物种或特定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而迁地保护作为就地保护的补充,则是通过将濒危野生动植物转移到人工环境中,或迁移到另一适宜环境下进行保护。”

从1963年我国最早的大熊猫保护区成立,到2013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束,全国有大熊猫分布的保护区达67个,总面积336万公顷,覆盖了53.8%的大熊猫栖息地,并保护了66.8%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但这样的保护区对于野生大熊猫群体的繁衍和种群复壮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造成大熊猫种群数量少的几个原因中,除大熊猫自身在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等原因外,栖息地的破碎化是重要因素。破碎化,导致野生大熊猫被分隔在一片一片的小范围内,彼此没有基因间的交流。“举一个例子,由于大熊猫是独居动物,一般都是独自活动。到了求偶季,为了减少奔波,或者为了增大找到配偶的概率,它们会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可以去找配偶的地方,我们管这种地方就叫发情场。”付明霞说,“由于栖息地破碎化,使得一定范围内的大熊猫之间越来越难以沟通,这对野生大熊猫的繁衍带来了挑战。”

正是为了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加深,我国做出了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决策。目的就是更注重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同时着眼于公园内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推动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体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新闻推荐

让山区小县旅游淡季旺起来

游客观赏鸽子花。黄刚摄□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唐小未4月23日,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精品民宿“108招待社”的负...

荥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荥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