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产业路串起村民“致富梦”

雅安日报 2020-10-13 09:40 大字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荥经县安靖乡大通桥村后山的小河子林区,一茬茬方竹笋破土而出。每天一早,大通桥村的村民们便不约而同地骑上摩托车,来到林区采摘竹笋。每位村民一天能采摘约90公斤,在林区产业路上就近售卖后,能赚近400元,大家乐得合不拢嘴。

采摘的竹笋就近售卖,辛苦一天,傍晚时分就能变现,这是大通桥村村民不曾想到的便捷。这样的便捷,来自小河子林区产业路的打通和硬化。

自费打通毛路

便捷一方村民

2012年,因为要照看年迈的父亲和年幼的子女,一直在外务工的村民刘富才选择回到家乡,并承包了小河子林区一片1000多亩的林地。山上柳杉、黄柏、厚柏、方竹等林木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闭塞,村民上山来回一趟要半天时间,运输物品只能靠肩挑背扛,山上的资源难以变现。

考虑到没有产业路给家乡带来的发展瓶颈,刘富才拿出自己的积蓄以及跟亲友借来的钱,投入到产业毛路的修建中。由于资金不充裕,这条毛路直至2016年才基本修完。毛路的打通,帮助村民按下了增收致富的“快捷键”,村民上山下山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多亏了刘富才,要不是他想方设法打通毛路,也不会有现在的硬化路,我们挣钱就没有这么方便。”9月25日下午5点,村民余学强将采摘的50多公斤竹笋从林区背到刚硬化不久的产业路上,开心地说。

售卖完竹笋后,余学强骑上摩托车,20多分钟就回到了家。但在没有毛路前,村民上山下山都走小道,不仅崎岖,雨天还十分泥泞。产业路的修建、硬化,省去了大家耗在路上的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也打开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门路。

毛路顺利硬化

加工厂年底建成

“毛路打通后,铺设的是碎石路面,开车还是不平稳。”刘富才说,2018年,邓海林被选派到大通桥村担任第一书记。全面了解了村上的现状后,他积极想办法协助村民增收,其中,小河子林区产业路的硬化被提上了日程。

今年7月,大通桥村顺利申请到了产业路硬化的项目资金,并全面开展了道路硬化。为村民便捷采摘竹笋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邓海林算了一笔账,小河子林区的竹笋从8月底开始采摘,持续到10月初,一个多月的采摘期,将为村民人均创收1万多元。每天上山采摘的村民近20名,总共为大通桥村村民创收约20万元。这笔收入虽算不得惹眼,但却极大鼓舞了大家的干劲。一些在镇上打工的村民也会利用空闲时间上山采摘竹笋,在工资之外,又额外多了一笔收入。

“我们村在邓书记的指导下,成立了合作社,就地收购村民采摘的竹笋,当天就结钱。”刘富才说,合作社目前还在建设自己的竹笋加工厂,以后可以雇佣村民就近务工。

邓海林表示,预计今年年底,竹笋加工厂将建设完毕,等到明年鲜笋上市后,村里就可以自己进行竹笋加工,提升附加值。目前,邓海林已在积极通过自己的资源,开拓成都等地的销售市场。

本报记者彭艳霞

新闻推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最美竹林风景公众评选活动”进入决赛(30进15)阶段

近日,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重庆市林业局主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最美竹林风景公众评选活动”进入决赛(30进15...

荥经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荥经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