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种“黄金芽” 每亩净赚万余元

四川农村日报 2016-07-21 23:58 大字

刚采摘的“黄金芽”。

□本报记者 樊邦平 文/图

在我国茶叶中,“黄金芽”是一个新兴的品种,该茶的原始品种于上世纪90年代在浙江省余姚市被偶然发现。后由当地茶叶研究单位经过近10年时间选育而成,是国内目前培育成的唯一黄色变异茶树种。

由于茶叶氨基酸含量远超白茶和传统绿茶,再加上种植面积少,供应量少,在当前的市场上,“黄金芽”茶需求旺盛,常常一芽难求。也正因如此,它成为了茶叶中的摇钱树,每亩产值远超1万元,高于传统茶叶约5000元/亩的产值。

荥经县在规划“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在全省率先引进该茶叶,并大力推广。日前记者走进荥经农村,详细了解了该茶的种植情况。

现场

每亩纯赚万余元

“资源枯竭乡”靠茶翻身

7月11日,荥经县荥河乡红星村,在海拔1200米的山林间,引种自浙江省的“黄金芽”遍植在林下、坡上。这里是荥经县千亩“黄金芽”茶生产基地,目前全雅安市仅有1个。

虽然采茶的最佳时机早已过去,但荥经县荥河乡光源生态农业专合社负责人韩银甫仍忙得不可开交。因为进入汛期以来,茶园的管护必须加强,否则极易造成低洼处积水,影响茶叶生长。

荥河乡内,国道108线贯穿全境,这里曾经因生产煤炭等矿产而声名远扬,但近年来,随着煤炭等产业的市场波动和管理政策调整,曾经矿产资源丰富的荥河乡成了 “资源枯竭乡”。赖以生存的矿业产业进入了寒冬期,要寻找突破口,唯有加快产业转型。

韩银甫曾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煤老板,在全乡产业转型的当口,他看到了茶产业的前景和希望,于是早早加入了当地的“黄金芽”茶种植队伍。

“开不了矿了还能干什么?在农村就搞农业嘛。”7月11日,韩银甫一边忙着处理茶园的事务,一边告诉记者,选择务农,正是看重了“黄金芽”茶的高附加值。

“根据测定,‘黄金芽\’茶叶的氨基酸含量高达9%,而白茶的氨基酸含量为5-7%,普通茶的氨基酸含量为3-4%。目前市场上的 ‘黄金芽\’少得很,价格也高,我很看好它的市场前景。”韩银甫告诉记者,“黄金芽”茶苗每株价格接近2元,市面上“黄金芽”成品茶数量十分有限,售价更是可观。

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发现,普通“黄金芽”茶平均网络售价高达2000元/公斤,远远高于其他茶叶。

“前有名山的绿茶,后有雨城的藏茶,放眼雅安市,在茶产业的布局中,荥经必须另辟蹊径,所以我们想到了发展目前市面上稀有的‘黄金芽\’茶。”荥经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的“黄金芽”种植主要集中在荥河乡,该乡有耕地3500余亩,除去耕种口粮的土地,剩余的土地和开垦的坡地几乎都种了茶叶。

“种普通茶叶,农民每亩能增收5000元左右,但种植‘黄金芽\’茶,每亩至少能增收1万元,管护得好,收入还要高。”荥河乡乡长廖禹告诉记者,进入丰产期的“黄金芽”亩产能达到45公斤,初加工后可得8公斤茶叶,目前市场上该茶叶售价为5600元/公斤。保守估计,农户每亩纯收入超过1万元。从2013年引入以来,目前“黄金芽”茶的种植面积已占到当地种植茶叶的一半以上。

调查

技术要求高

大户是种植主力军

“‘黄金芽\’是外来品种,和普通的川茶相比,它对生长环境、管理方法、技术保障等的要求都更高,种起来的前期投入也更高一些。”廖禹告诉记者,当地“黄金芽”的种植以农民专合社和种植大户为主。在大户的带头示范下,一些一般农民也开始探索种植,目前当地一般农民一共种了约200多亩“黄金芽”。

“种‘黄金芽\’茶比外出打工强,也比种传统川茶效益高。”7月18日,该乡楠木村7组村民彭鉴告诉记者,散户农民种“黄金芽”,前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但后期只要管护到位,就能产生很好的效益。

彭鉴此前在外地务工,听说当地要引进“黄金芽”种植,在打听了该茶的市场行情后,他于2013年毅然返乡,一边向大户学习,一边自己摸索种起了两亩茶叶。第二年掌握了种植窍门后,彭鉴开始扩大规模。截至目前,他的“黄金芽”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00亩,每年种茶收益超过了300万元。他也从种植小户变成了大户,从打工仔变成了人们眼中的大老板。

“‘黄金芽\’色泽亮丽,保健价值高,产量稀少,再加上一年可三季采摘,即使是夏秋季节的茶叶,品质也不逊于其他品种产出的春茶。所以综合计算下来,平均每亩‘黄金芽\’能为农民带来上万元收益,远远高于普通茶叶。”彭鉴认为,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种植“黄金芽”有前景,只是普通农户在种植时要多几分努力和用心。

◎专家提醒

不可盲目跟风种植

省茶叶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也提醒说,“黄金芽”作为一个新兴品种,市场对其有好奇心,所以目前的价格处于高位。但后期随着种植面积扩大,“黄金芽”的市场价格是否还会坚挺就不好说。各地在引进该品种时既要结合地方实际,更要参考市场的行情波动,切忌盲目跟风种植。

新闻推荐

大山深处有群招蜂人

招蜂人家都挂有蜂桶。□本报记者周金泉文/图7月18日傍晚,记者漫步在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通往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的乡间小路上,发现沿线农家几乎家家户户的外墙上都挂着几个“木桶”。一番打听,才知...

荥经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荥经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